首頁>健康>

飲酒,是否健康?是否長壽?百家爭鳴,充斥兩種主流觀點。

第一,多以西方現代醫學的角度,從微觀生理的維度進行分析,但凡含有酒精,就對人體有負面影響,然而這種觀點仍然存有疑慮,酒與酒精不可同一而語,僅從酒精的屬性來分析,未免有以偏概全的意味。

第二,以飲酒者或者釀酒者的角度,對飲酒的功能大為弘揚,也缺少科學實際的根基。

那麼,飲酒是否健康長壽的話題,如何論證?

筆者認為,從歷史文化的角度來詮釋更為適合,因為,歷史,是有因有果的系統論證,喝酒是否長壽,我們只需要看喝酒人的前世今生、結果如何便可得知,而文化,則代表大多人所形成的共識和長期積累的經驗,同樣具有說服力。因為飲酒和長壽的關係,包含了飲酒和健康的關係,所以,筆者就飲酒和長壽的文化歷史探源進行詮釋。

為什麼要以酒祝壽、以酒敬老?

“為此春酒,以介眉壽”、“稱彼兕觥,萬壽無疆”,這兩句詩源自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距今已有三千年,上句的意思是用酒可以幫助長壽,下句則表示是用酒來慶祝長壽。說明早在周代早期人們就已經把酒和長壽聯絡在一起了。

除了《詩經》,很多文化經典之中,都有“酒與壽”的記載,比如在彙編先秦各派言論的《管子》之中,有這樣的歷史記載,“齊桓公、管仲、鮑叔牙、甯戚四人飲,公曰:‘盍不為寡人壽?’叔牙奉杯而起。”這裡的“壽”是祝壽的意思,齊桓公說:“為什麼不為寡人祝壽?”鮑叔牙立刻舉杯。

把“為某人敬酒”稱之為“為某人壽”,不是特例,在古代甚為流行,記載頗豐,再如,《史記·魏公子列傳》也記有信陵君向侯贏敬酒,文載“酒酣,公子起,為壽侯生前”。《漢書·高帝紀》則有“高祖奉玉卮為太上皇壽”的記錄。將對別人的長壽祝福,寓意於酒中,可見在當時的古人已經意識到,飲酒對於長壽的重要性了。

如果僅憑宴席上的禮儀文化,不足以說明問題,那麼,在古代,還有一種做法同樣能夠證明,古人把飲酒放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認為其對於健康和長壽起到積極的作用,這就是“以酒敬老”的習俗,而且上升到了國家政策的層面。

有文獻記載,西漢王朝規定每年歲首,賜三老以布帛、酒肉等;至東漢時,明帝永平二年規定賜天下三老每人酒一石,肉四十斤。那麼,三老是多大的年齡呢?《漢書·高帝紀》載:“舉民五十以上,有修行,能率眾為善,置以為三老。”這就是說,年齡在五十歲以上的、有修為的人,國家都會予以美酒來扶老敬老。

至於宋代,著名類書《太平御覽》記載了“黍酒”,文中說“禾、入、水為‘黍’,為酒以扶老,為酒以序尊卑,禾亦柔物,亦宜養老。”這是古代以酒敬老的非常直接的表述。以此可見,上至國家層面,飲酒敬老,有利長壽,已經成為普遍的共識。

為什麼歷代名醫多有酒飲名方?

自古以來,中國的各種酒類層出不窮,不僅因為人們對於酒的喜好,也因為酒有著藥食同源的屬性,被歷代醫家所重視,從而促進了酒種類的繁榮,很多歷代酒類,因為其特殊的健康長壽功能而矚目,並流傳開來。比如,椒酒、桂酒、菊花酒等等。從這個方面,也為我們提供了“酒與長壽”的文化佐證。

樑代庾信《頌椒》詩說:“正旦辟惡酒,新年長命杯;柏葉隨銘至,椒花逐頌來。”椒在中醫中有殺蟲辟邪(毒)去寒溼的效能,可以預防疾病,因此,古人以椒花入酒,配以柏葉、赤朮、赤小豆之類,就形成了著名的屠蘇酒,在很多文書之中都有家家戶戶年飲屠蘇的記載。

另外兩種酒,桂酒即以桂花釀人黍米,東漢崔寔在《四民月令》中說祭祀後必須向長輩敬桂酒,能延年永健,古人相信飲之能長壽。此後,菊花酒同樣盛行,在魏晉時期,人們認為菊是經霜不調之花,所以認為其可以抵抗衰老,東漢應劭的《風俗通》說,“南陽有菊潭,大菊花落入水中,飲此水者得上壽”,正是這種表現。而《本草》也明確記載“菊花有去風、明目、平肝、清熱等功效,老年人耳覺不聰,視力衰退,所以極貴菊花酒,它又是重陽節的應令之酒。”

此後,具有保健養老的酒方越來越多,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記載了六七十種之多,比如,薏苡仁酒、天門冬酒、地黃酒、枸杞酒、茯苓酒、黃精酒等等,其中很多佳釀並非藥方,都可作為日常養生保健飲用。

那麼,為什麼古人如此認可飲酒對於健康和長壽的功效?這與中醫文化有很大的淵源。

酒在中醫藥中用法極為廣泛,在中醫看來,酒有提神活血、舒緩的骨的功效,老人筋力衰疲,酒能幫助緩解,適度的酒可以加速血液迴圈、促進新陳代謝、增強消化力和免疫力,對老年人養生有利。這在歷代名醫的文獻之中,可見一斑。

李時珍《本草綱目》引陶弘景的說法,天寒地凍,海水都能結冰,獨有酒不冰,可知其性熱,冠於群物。此外,《本草綱目》中更有經典理論,引王好古曰:“酒能引諸經,………味之辛者能散,苦者能下,甘者能居中而緩;用為導引,可以通行一身之表,至極高分;味淡者則利小便而速下也。”意思是說,酒能夠將藥力引導到五臟六腑的各處經絡,藥中辛熱部分遇酒能化解,苦寒之味能被酒降服,甘平之味遇酒能保持使其緩緩散發,用酒來引藥物,可以從內臟到達全身的外層,直到最遠的部分,淡酒能利小便而使之排出體外。

其中還列舉了不少光用酒作藥的處方,如“驚怖猝死,溫酒灌之即醒”;“胸脅驟病,不可抑按,或吐血、鼻血、下血,以醇酒吹兩鼻內,良”;“丈夫腳冷不隨、不能行者,用醇酒三鬥,水三鬥,入甕中,炭火溫之,漬腳至膝,常著炭火勿令冷,三日止”等等。但酒的應用更多的是製藥或泡藥,李時珍以“用制諸藥良”來總結,表明酒對於醫藥的極大貢獻。

為什麼自古飲酒多有長壽人?

除了從文化習俗和中醫中藥的觀點來看,飲酒是否有利健康和長壽,觀察飲酒者的壽命,可能更為直觀。從中國歷史上嗜酒或飲酒的名人年齡來看,長壽者確有不少。

比如先秦時期儒家著名思想家荀子,其生於約公元前313年,卒於公元前238年,約75歲,也有學者認為80歲以上,在《荀子》一書中提到“酒”字不少於10次。再如名醫陶弘景生於公元456,卒於536年,享年80歲。南宋文學家、愛國詩人陸游也有84歲的高齡,此外,賀知章、趙執信、蘇武等名家年齡均在80歲以上。

七十古來稀,在醫療技術落後的古代,能具有70歲以上的年齡就算是長壽者了,除了上述80歲以上者,而在飲酒者之中,70歲以上者比比皆是。比如,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卒於公元前479年,71歲高齡;以《酒賦》而聞名酒界的西漢時期辭賦家、思想家揚雄也具有70歲的高齡;有醉酒遺風的竹林七賢之中的山濤、王戎也均在70歲以上。後來我們更為熟知的劉禹錫、白居易等詩家名流都與酒有著根深聯絡,並均有70歲以上的高齡。此外,還有很多飲酒名士高齡者,在此就不再一一贅述。

如此可見,無論是在古代文化習俗、國家政策,還是在中醫中藥、養生經典,亦或歷代酒人的年齡探究,都指向酒幫助健康和養生的結論,但時過境遷,人們身體的演進、酒類酒種的變化、酒量酒度的差異等,也需要考慮完善。

作者簡介: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養胃就是養命,3個月只做1件事,趕走胃病,遠離胃癌,幽門螺桿菌也死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