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對於不少人而言,可能比平時上班還忙碌。或是在家裡,為接待親友做準備;或是在不同的聚會之間奔波,趁著休假,大吃大喝;而更忙碌的,是那些在醫院值班的白衣天使,每個節日,急診室都會擠滿人,其中,就有因為喝酒而導致心律失常的患者。醫學界還為這類患者準備了1個專用的疾病名稱,假日心臟綜合徵。那麼,這種疾病是怎樣引起的?今後能夠康復嗎?咱們現在來解析。
假日心臟綜合徵,是1978年由美國心臟病專家埃廷格首先提出的概念。這位專家觀察到,有些平時沒有心臟疾病症狀的人,會在短期內,由於大量喝酒,而引發心律失常,而且,最常見的型別是心房顫動;此外,也可能引發室性期前收縮,以及陣發性房性心動過速或者心房撲動。由於這種現象,在假日期間更為多見,因此被命名為Holiday Heart Syndrome,簡稱HHS,中文譯為假日心臟綜合徵。
曾經有研究發現,所有首次發作的房顫中,有5%到10%是由喝酒導致的;還有研究發現,65歲以下人群的房顫病例中,有63%與喝酒有關。由此可見,假日心臟綜合徵,背後的關鍵因素,不是放假,而是喝酒。只不過,放假時,人們更容易過量或過頻地喝酒,也導致更多的心律失常。
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喝酒是房顫的重要危險因素,研究者認為,喝酒可以導致心房的電活動重構,並且影響自主神經。心房的電活動穩定性,依賴於迷走神經與交感神經活動的平衡。大量喝酒,血液中的酒精濃度升高,會改變自主神經的敏感性,而迷走神經張力的增加,使心肌對乙醯膽鹼更敏感,造成心肌不應期縮短,使得心房內形成多個折返環,導致陣發性心房顫動。
假日心臟綜合徵患者,多數是過往沒有心臟病史的青壯年,而且有短期內的連續或多次飲酒史;自覺心悸、胸悶、氣促,或者發生不典型的胸痛,伴有頭暈或暈厥;心電圖檢查,會發現明顯的心律失常徵象,特別是出現多源性或頻發早搏,以及心房顫動;這類患者,血液檢查的心肌酶指標,通常沒有異常;胸部拍片檢查結果,多數也為正常。
為了詳細瞭解假日心臟綜合徵的發生機制,2017年時,德國學者在慕尼黑啤酒節期間,招募了3028名受試者,使用與智慧手機相連的心電監護及呼氣酒精濃度檢測裝置,進行觀察。如果發現,心律失常的發生比例,會隨著迴圈酒精濃度的上升而增加,如果酒精濃度達到每公斤體重1.2克時,心律失常的發生率會達到40.7%。不過,這次研究中觀察到的心律失常型別,最常出現的是竇性心動過速,而不是過往認識中的房顫。學者們認為,竇性心動過速患者,往往不會就醫,因此難以被醫生髮現並納入統計。由此推測,喝酒造成的心律失常發生率,可能被大幅低估了。
假日心臟綜合徵患者,多數會在停止喝酒後的6到12小時內,恢復正常心率;不過,少數的惡性心律失常,需要及時就醫,接受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嚴重者則需要進行電覆律治療。如果心律失常只在喝酒後發生,那麼,只要不再喝酒,就能完全康復。但是,如果不能戒酒,反覆發生假日心臟綜合徵,則可能形成嚴重的心律失常,或者引起心力衰竭。因此,喝酒要適可而止,悠著點。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謠零零計劃##健康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