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炎症性腸病(IBD)是慢性腸道非特異性炎症疾病,臨床表現為反反覆覆的腹瀉、腹痛、腹脹、便血,以及病情遷延不愈的慢性過程,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嚴重者威脅生命。

炎症性腸病的發病機理尚不完全清楚,研究認為與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免疫因素等有關。長期慢性炎症過程,也是引起腸道感染的基礎。這種感染,與腸道慢性炎症刺激與免疫抑制劑的應用有關,它們可以引起潛伏感染的重新啟用,出現機會性感染。

什麼是機會性感染呢?

機會性感染是指一些致病力較弱的病原體,在人體免疫功能正常時不能致病,但當人體免疫功能降低時,它們乘虛而入,侵入人體內,導致各種疾病。 正常菌群在機體免疫功能低下,寄居部位改變或菌群失調等特定條件下引起的感染稱為機會性感染。

炎症性腸病由於慢性腸道炎症刺激與長期應用免疫抑制劑,可以導致機體免疫失衡,誘發機會性感染,常見CMV感染和EBV感染。

CMV是鉅細胞病毒(Cytomegalovirus),它是一種皰疹病毒組DNA病毒。亦稱細胞包涵體病毒,由於感染的細胞腫大,並具有巨大的核內包涵體,故得名。

鉅細胞病毒分佈廣泛,其他動物皆可遭受感染,引起以生殖泌尿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和肝臟疾患為主的各系統感染,從輕微無症狀感染直到嚴重缺陷或死亡。

CMV具有典型的皰疹病毒形態,其DNA結構也與單純皰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相似。HSV為皰疹病毒科、α皰疹病毒亞科、單純病毒屬的雙鏈DNA病毒。人鉅細胞病毒(HCMV)只能感染人,及在人纖維細胞中增殖。病毒在細胞培養中增殖緩慢,複製週期長,初次分離培養需30~40天才出現細胞病變,其特點是細胞腫大變圓,核變大,核內出現周圍繞有一輪"暈"的大型嗜酸性包涵體。

EB病毒是Epstein-Barr病毒(EBV)為皰疹病毒科嗜淋巴細胞病毒屬的成員。它在世界各地都有分佈,為95%以上的成人所攜帶。EBV是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的病原體,更為重要的是,EBV與鼻咽癌、兒童淋巴瘤的發生有密切相關性,被列為可能致癌的人類腫瘤病毒之一。

炎症性腸病的機會性感染,常常導致疾病加重,發病率和住院率均增高。對於暴發性疾病、對治療無反應、潰瘍較大、肉芽組織明顯的患者,都應該常規查詢CMV和EB病毒感染的證據。

1. IBD合併CMV感染:

IBD合併CMV感染主要見於潰瘍性結腸炎(UC)患者(10% ~ 56%),克羅恩病(CD)則較少見(0 ~ 29%)。IBD 合併CMV感染常見潰瘍形成,CMV感染的細胞主要集中於潰瘍底部,體積明顯增大,常為正常細胞的2 ~ 4倍,在細胞核和(或)細胞質可見顯著的紫紅色病毒包涵體。

感染細胞數量多時,HE染色切片中容易找到CMV包涵體,但在病灶侷限、包涵體數量少時,容易漏診,免疫組化或原位雜交則可更為敏感而準確地檢測CMV感染。

組織中出現個別CMV陽性細胞不一定是有臨床意義的機會性感染,大量CMV陽性細胞則通常有臨床意義。

所以,在病理檢查的報告中,建議寫明CMV陽性細胞的數量,例如熱點區10個高倍視野(high power field,HPF)的陽性細胞數量,而不是僅報告陽性或陰性,這可為臨床治療提供更充分的依據。

2. IBD合併EBV感染:

IBD合併EBV感染佔IBD患者的33% ~ 81%,UC較CD多見。腸道EBV感染細胞主要為淋巴細胞,感染嚴重者可見潰瘍形成,但感染細胞沒有特殊的形態特徵,需透過EBV 編碼RNA(EBV⁃encoded RNA,EBER)原位雜交確定。

腸道EBV感染包括非致病性潛伏感染與EBV腸炎,二者很難單獨依靠EBER陽性細胞數量進行明確區分,需要綜合臨床表現、內鏡特徵、外周血EBV DNA複製數、組織學特徵進行綜合分析。

一般來說,要注意下面幾種情況。

EBER陽性細胞數≥10個/HPF,臨床表現為難治性IBD,活動性指標升高,外周血EBV DNA複製數增高,需考慮合併EBV機會性感染;

EBER陽性細胞數1 ~ 2 個/HPF,全片偶見陽性細胞,外周血EBVDNA複製數無增高,多屬於無臨床意義的EBV非致病性潛伏感染;

EBER陽性細胞數<10個/HPF,臨床意義很難只靠EBER陽性細胞數確定,需要結合臨床綜合分析。

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的IBD患者,可發生醫源性免疫缺陷相關淋巴組織增殖性疾病,部分病例為EBV陽性,組織學型別包括EBV陽性黏膜面板潰瘍、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濾泡性淋巴瘤、非特指性外周T細胞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等。

圖19 鉅細胞病毒腸炎手術切除標本病理圖19A(HE × 1.25物鏡):腸壁可見深潰瘍;

19B(HE × 40物鏡):血管內皮可見鉅細胞病毒感染細胞,體積增大,核內可見巨大紫紅色病毒包涵體

圖20 潰瘍性結腸炎合併鉅細胞病毒感染活檢

圖20A(HE × 2物鏡):感染細胞聚集於潰瘍底部;

20B(HE × 40物鏡):可見多量感染細胞體積增大,胞核或胞質內可見紫紅色病毒包涵體;

20C(IHC × 10物鏡):鉅細胞病毒免疫組化可見多量陽性細胞

圖21 潰瘍性結腸炎合併EBV感染活檢圖21A(HE × 2物鏡):黏膜呈顯著活動性慢性腸炎,局灶糜爛;

21B(ISH × 10物鏡):EBER原位雜交可見多量陽性細胞

總之,對於炎症性腸病,尤其是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如果病情遷延不愈,又經常使用免疫抑制劑治療,要考慮到機會性感染的問題,進行相應的檢查,和治療關注。

參考文獻:360百科

中國炎症性腸病病理診斷專家指導意見中華炎性腸病雜誌2021 年1 月第5 卷第1 期Chin J Inflamm Bowel Dis,January 2021,Vol.5,No.1

11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腰椎間盤突出症什麼時候需要選擇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