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我們一踏進商場,就可以看到琳琅滿目、各式各樣的牛奶。

自牛奶成為許多人每天必不可少的飲料以來,人們對該不該喝牛奶一直存在著爭議。有的人認為,牛奶對健康有益,可以起到補充鈣、蛋白質以及鐵、鋅、硒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的作用,應該喝牛奶。而有的人則認為,喝牛奶可能有致癌風險,不應該喝。

對於前者的說法,已有研究證實,喝牛奶確實對人體有益,各飲食指南中也推薦每天喝牛奶。那麼後者的說法有沒有依據呢?喝牛奶真的會致癌嗎?

一項發表在《國際流行病學雜誌》的研究顯示,喝牛奶與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升高有關。即使是相對適量的牛奶攝入量,也與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升高有關,根據攝入量的不同,風險最高可能會升高80%。

文獻連結如下,可複製到瀏覽器進行檢視:

https://academic.oup.com/ije/advance-article-abstract/doi/10.1093/ije/dyaa007/5743492?redirectedFrom=fulltext

牛奶與乳腺癌存在顯著關聯

研究人員對52795名北美女性進行了飲食調查。這些女性在加入研究時都沒有患癌症,平均年齡為57.1歲。在近8年的隨訪期間內,共出現了1057例新的乳腺癌病例。

研究人員發現,牛奶的攝入量與乳腺癌風險之間存在顯著關聯,與牛奶攝入量較少或不喝牛奶的人相比,牛奶攝入量越多的人,患乳腺癌的風險越高。

每天只喝1/4-1/3杯(約60-79毫升)牛奶,患乳腺癌的風險會升高30%;

每天喝1杯(約237毫升),患乳腺癌的風險會升高50%;

每天喝2-3杯(約473-710毫升),風險會進一步升高70%-80%;

不論是全脂牛奶還是低脂牛奶,對患乳腺癌風險的影響無明顯差異,兩者結果相似。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洛馬琳達學院Gary E Fraser博士分析,牛奶與乳腺癌風險之間的關聯,可能是因為牛奶中的性激素含量較高,因為牛奶通常是在奶牛哺乳期產生的,而乳腺癌是一種激素敏感型癌症。

寶媽們應該知道,人只有懷上寶寶後才會有奶的。寶媽們一輩子也就產一兩次奶。牛呢?人是哺乳動物,牛也是哺乳動物,牛產奶的條件跟人產奶的條件是一樣的。人不可能時刻懷孕,牛也是。

我們細想每天供給的牛奶量這麼大,牛的產奶量有那麼大嗎?還不是不良商家在不斷地給牛打激素,不斷給奶牛催奶。每天一斤牛奶到底強壯了誰?反正沒有強壯每天喝奶的人。

中醫怎麼看牛奶?

1、牛奶陰寒,不可多喝!

從中醫角度來說,牛奶屬於陰寒的東西,屬於肥甘厚味助長溼邪的東西。而現代人因為飲食習慣、經常熬夜、工作壓力,放眼中國,體內寒溼的人,多得去了。

我們也知道這次新冠肺炎主因是寒溼,那麼多人感染,那麼多條齒痕舌、舌苔白膩舌就是指導寒溼問題有多嚴重了。不信在辦公室裡,觀察下其他同事的舌頭,十有八九是舌苔白膩的。

像名中醫倪海廈老師就曾直言不諱,牛奶喝得越多生病也就越多,命也就越短。

但凡真正懂中醫的人都不會天天喝牛奶。因為牛奶屬於極度陰寒的東西。陰寒的食物吃多了必然會扼殺我們的陽氣。導致各種瘀血、痰溼,身體裡面一出現瘀堵,乳腺癌、甲狀腺結節就“順勢而來”了!

我們之前也說過了是什麼讓現代女性婦科病纏身?正是穿著暴露、多食寒涼、愛生氣啊!這都是特別容易導致女性身體瘀堵的劣行!

我們常說養生就是養陽氣,比起所謂全營養的牛奶,我們的陽氣更為珍貴,失去了花再多的錢也買不回來。

2、牛奶特別滋膩

特別滋膩的食物特別不容易消化,特別容易產生痰溼。消化不了的東西要麼成為垃圾留在體內,要麼直接拉出去。

用西醫的說法,現代許多人缺乏乳糖酶,導致了乳糖不耐受,所以很多人儘管認為牛奶營養很多,卻根本無法吸收啊!長此以往,體內就只會積累痰溼,各種疾病紛湧而至。

中醫就有句很實在的話,痰溼生怪病。

3、每天一杯奶,摧殘的是脾胃

每天一杯牛奶, 摧殘的首先是脾胃。因為寒涼的東西喝多了特別容易拉肚子,此時,脾陽受損則多發大便不成形,便溏,腹瀉。

而脾胃受損,則水溼無法運化,慢慢體內就積聚溼氣,溼氣久了則生痰飲,慢慢就引發各種各樣的怪病。

有些面板病比如慢性溼疹,都因為體內溼邪過重而發生。可是很多人不認為自己的病是因為過食寒涼導致。她們竟然認為是上火了,就用清熱解毒的方法來治療,結果症狀更嚴重了。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胡亂瀉火,越瀉體越虛!

再者,當脾胃的水溼無法運化,特別容易導致肥胖。因為脾胃傷了,運化不好了,營養吸收不了,垃圾運不出去。身體自然形成一層又一層的脂肪作為屏障來抵禦外界的風寒。

所以,減肥一定要健脾,一定要扶陽。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多吃五穀,戒掉牛奶等陰寒的食物,而不是反過來戒掉主食,多喝牛奶。

肥胖一來,很多病都會找上你,什麼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等等。

如何祛溼、健脾?

1、不要吃寒涼的食物

上文講了這麼多,主要是告訴大家少吃寒涼,脾胃好了,身體自然好。

2、健脾化痰

祛痰溼:痰溼與脾虛之間會相互“促進”。

方法:可以喝健脾益氣,利水祛溼的赤小豆茯苓茶。

材料:赤小豆、茯苓、芡實、薏苡仁。

功效:方中茯苓、芡實可健脾化溼;薏苡仁、赤小豆可利尿祛溼;赤小豆、茯苓、芡實為平性,薏苡仁雖涼,但經炒制後,可去除其涼性,祛溼又不至於傷脾陽。可日常飲用。

3、艾灸祛溼

其次我們還可以艾灸健脾祛溼,如果單純的藥物,可能不容易發揮作用,因為病症發生在脾胃。中醫裡就有一種說“藥之不到,針之不及,必須灸之。”可見艾灸對於調理脾胃是很好的選擇。

艾灸取穴:脾俞、胃俞、大腸腧、小腸俞、中脘、水分、天樞、足三裡。(不會取穴?關注“灸大夫”公眾號,點選選單欄艾灸學院→穴位查詢,即可查詢穴位!)成人懸灸15分鐘,艾灸儀艾灸40-50分鐘。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中老年人養生就應該一口肉不吃嗎?選擇3種肉,味美營養價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