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面
缺鐵是貧血最常見的原因,常由失血引起;其他較少見的原因還有吸收不良。常見症狀包括乏力、耐力下降、氣促、虛弱、眩暈和蒼白。
(中間的紅血球失去了顏色)
內在複雜面鐵分為代謝鐵和儲備鐵兩部分。
健康男性體內鐵總量約為3.5g,女性約為2.5g;兩者間的差異與女性體型較小及月經導致鐵丟失從而引起儲備鐵缺乏有關。
鐵主要在十二指腸和空腸上段被吸收。鐵的吸收取決於鐵的分子型別和同時被攝入的其他物質。當食物中含有肉類時,鐵的吸收最佳。另外維生素C是已知的唯一可增加非血紅素鐵吸收的常見食物成分。所以補鐵同時需要服用維生素C,也是這個道理。
失血是缺鐵最常見的原因。在男性及絕經後婦女中,最常見的病因是慢性隱匿性出血,通常為胃腸道出血(例如,消化性潰瘍、惡性腫瘤及痔瘡引起的出血)。在絕經前婦女中,累積性月經失血(平均,0.5mg鐵/天)是主要原因。
鐵需求增加也可能導致缺鐵。從出生到2歲以及青春期,因機體快速生長使得鐵的需求量大量增加,而食物中的鐵往往是不夠的。在妊娠期,雖然孕婦沒有月經,但因需要提供鐵給胎兒(平均0.5~0.8mg/天—參見妊娠期貧血),故孕婦的需鐵量也是增加的。哺乳也會增加鐵的需求量(平均0.4mg/天)。
(醫生在對患者進行內眼瞼篩查是否貧血)
治療:主要是口服補鐵。鐵劑:各種鐵鹽(如硫酸亞鐵,葡萄糖酸亞鐵,延胡索酸亞鐵)或含糖鐵均可提供鐵。
每天劑量:常規的初始劑量為每天60mg鐵(相當於325mg硫酸亞鐵),1天1次。
服用鐵劑時,同時服用維生素C片(500mg)或橙汁可增加鐵的吸收,且不會增加胃部不適。
在前2周,血紅蛋白升高較少,此後每週上升0.7~1g,直至接近正常水平,以後恢復速度逐漸減慢。
1,黑木耳(含鐵量之最)
黑木耳含鐵量:97.4
2,黑芝麻(堅果種子含鐵量之最)
黑芝麻含鐵量:22.7
3,鴨血
鴨血含鐵量:30.5
4,鴨肝(母鴨肝更好)
注意事項要在餐前30分鐘口服(食物或抗酸劑可降低其吸收)。大劑量鐵劑大部分是不能被吸收的,反而會使副作用增加。治療期間要連續檢測血紅蛋白濃度以評估治療反應,直到紅細胞數量達到正常。貧血可在2個月內糾正。療效欠佳可能是由於持續失血、潛在的感染或腫瘤、鐵攝入不足、或口服鐵吸收不良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