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牛奶鈣含量豐富,每天一杯奶能幫助補鈣。
牛奶雖好,但是不少人都有這樣的苦惱:每次喝牛奶就會拉肚子,出門在外就更加尷尬。這是怎麼回事?如果喝牛奶拉肚子,怎麼補鈣呢?今天我們聊聊喝牛奶拉肚子怎麼辦。
01
乳糖不耐是怎麼回事?
很多人喝牛奶後都會出現腹疼、腹脹、腹瀉等症狀,一般來說,很大可能因為乳糖不耐症(Lactose intolerance)。
牛奶中含有一種天然糖分——「乳糖」。吃進肚子裡的乳糖,必須靠小腸內的「乳糖酶」分解,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但是,有一些人體內沒有足夠的乳糖酶,就無法正常分解乳糖,乳糖便會滯留在腸道,成為細菌的大餐。乳糖會增高腸腔內的滲透壓,加上細菌將乳糖酵解成乳酸、氨氣,進而刺激腸蠕動增加,最後便產生腹瀉、腹痛、腹脹的症狀。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乳糖不耐。
乳糖酶缺乏可以大致分為三種:先天性的乳糖酶缺乏、繼發性乳糖酶缺乏和原發性乳糖酶缺乏。
先天性的乳糖酶缺乏這種非常少見,而且病情會很嚴重,患者出生後連母親的乳汁都無法消化;繼發性乳糖酶缺乏,一般都是暫時性的疾病,是由於別的疾病導致腸道功能受損引起的;大部分人都是原發性乳糖酶缺乏。
02
為什麼小時候喝牛奶沒事?
乳母中也是有乳糖的,為什麼嬰兒就很少乳糖不耐呢?很多人也會記得自己小時候都沒有乳糖不耐呢?
人類幼兒依賴母乳餵養,幾乎所有嬰兒都能生成乳糖酶,乳糖不耐受的嬰兒早早就被自然淘汰。先天性的乳糖酶缺乏,這種非常少見,而且病情會很嚴重,患者出生後連母親的乳汁都無法消化,目前全球不到一百例。在漫長的進化歷史中,這些孩子也基本被淘汰了,現在技術進步了,這些孩子還可以選擇無乳糖配方的奶粉。
但為什麼人們長大後反而出現乳糖不耐呢?其實是因為長大後我們很少喝奶了。
奶,是嬰幼兒的主要飲食來源。但是,隨著年齡增長,人們長大後就會吃很多其他食物,乳製品就變得很少。對於大多數成年人而言,我們日常接觸到的食品中,食用頻率高、含乳糖量大的乳製品之一就是牛奶了。
隨著奶製品攝入減少,乳糖攝入也會變少,身體就會採取相應的措施——減少乳糖酶的生產,最終演變為幾乎完全不產生乳糖酶,也就無法分解乳糖了。所以,小時候喝奶沒事,但長大了卻乳糖不耐了。
03
只有中國人乳糖不耐受?
很多人會覺得,為什麼感覺身邊那麼多人乳糖不耐,歐美國家的人天天喝奶卻沒事,只有中國人乳糖不耐嗎?是不是因為中國人特殊的基因型?
其實,乳糖不耐並非中國人獨有,全世界大多數人都是乳糖不耐的。只不過亞洲人的比例更高一點。
糖不耐症在不同地區的發生率差異顯著。亞洲人患乳糖酶缺失症的比例高於歐美人。
有資料顯示,80% 的黑人及西班牙人,以及 90% 亞洲人,都是乳糖不耐的。所以,不要以為你是一個人。只不過,中國人乳糖比例確實高一些,歐美人的比例低一些,這跟飲食習慣有很大關係,因為歐美人有比較普遍的吃奶製品習慣。
04
一喝奶必拉,都是乳糖的鍋嗎?
不過喝牛奶會拉肚子,倒不一定都是乳糖惹的禍。有些人對牛奶敏感的原因並非乳製品中的乳糖,而是蛋白質。
想分辨自己究竟是對乳糖不耐,還是對乳蛋白質過敏,你可以吃優酪乳或者乳酪來對比看看。
因為優酪乳和乳酪在發酵過程中,乳糖絕大多數已被分解,因此乳糖含量極低,不會導致乳糖不耐反應。相反的,乳蛋白質過敏的人則會對其中的乳蛋白質產生不適。
因此,通過吃乳酪和優酪乳的反應就能區分兩種症狀了。
05
乳糖不耐症能治療嗎?
很不幸,目前並沒有徹底根治乳糖不耐症的療法。
但是,好訊息是,對於大部分乳糖不耐人群來說,我們可以從每天吃少量乳製品開始,重新訓練腸道來消化乳糖。
大多數乳糖不耐患者都是“原發性乳糖酶缺乏”。他們出生的時候是能夠產生正常乳糖酶、消化母乳中約7%的乳糖的,但斷奶之後,乳糖酶便逐漸減少。
這些人體內的乳糖酶也不會完全消失,小腸粘膜往往還殘留乳糖酶活性,能消化一小部分乳糖。只要逐漸地少量、多次的飲用牛奶,就可以重新喚醒乳糖酶。這對緩解乳糖不耐是非常有幫助的。所以你可以從少量喝奶開始,慢慢地喝一些牛奶。
比如我也是乳糖不耐。曾經一度我都不喝牛奶,只喝優酪乳和乳酪。或者乾脆喝豆奶。從去年10月份左右,我就開始每天喝一點,堅持了兩三個月,現在幾乎不會乳糖不耐了,可以放心喝牛奶了。
06
乳糖不耐,如何保證攝入足量鈣?
中國營養學會推薦18-49歲成年人每日攝入鈣800毫克,50歲以上的人1000毫克。
膳食指南推薦我們每天喝300毫升奶,這就大約提供我們三分之一的鈣(300毫克)。對於乳糖不耐患者來說,不能喝牛奶,如何湊足這個量呢?
(1)優酪乳和乳酪。優酪乳、乳酪經過發酵,乳糖都被分解了。乳糖不耐的話可以喝優酪乳或乳酪。每天300毫升優酪乳同樣可以提供300毫克的鈣。
(2)豆奶。豆奶本身含鈣量遠低於牛奶,但現在很多產品都是進行了鈣的營養強化的。所以,購買時要注意營養標籤,選擇鈣強化的產品。
(3)綠葉蔬菜。中國膳食指南建議,每天要吃400g-500g的蔬菜,綠葉蔬菜最好能佔一半以上,這對於增加膳食鈣攝入非常有幫助。綠葉蔬菜不僅含有豐富的鈣,而且在於富含鎂、鉀和維生素K,這些都是有益骨骼健康的。如果每天可以吃綠葉蔬菜300克,就可以得到200毫克鈣。
鎂是骨骼的組成成分之一,而鎂能提高鈣的利用率,充足的鉀則有利於減少尿鈣的流失。維生素K是“骨鈣素”合成的必需因子,如果缺乏維生素K,那麼即便人體吸收了足夠的鈣,骨骼還是無法充分鈣化。
(4)豆類和豆製品。1 塊硬豆腐或100 克豆腐乾、2兩滷水豆腐,大約可以提供100毫克鈣。
(5)芝麻醬、蝦皮等調料。拌冷盤涼麵的時候放芝麻醬1勺(20克),能得到100毫克的鈣;做湯或者做菜的時候放10 克蝦皮也可以提供約100毫克的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