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一、典籍摘要

1、《藥籠小品》:“酸澀。 固精秘氣,治滑精久痢。”

2、《蜀本草》:“治脾洩下痢,止小便利,澀精氣。”

3、《神農本草經讀》:“氣味酸、澀,無毒。主脾洩下痢,止小便利,澀精氣。久服令人耐寒輕身。”

4、《滇南本草》:“治日久下痢,血崩帶下,澀精遺洩。”

5、《本草備要》:“澀精,固腸。酸澀。入脾、肺、腎三經。固精秘氣。治夢洩遺精(和芡實為丸,名水陸丹),洩痢便數。”

6、《得配本草》:“甘、澀、微酸,性溫。入足少陰經血分。固精秘氣,止血生津。治虛痢,收虛汗,斂虛火,平虛嗽,定虛喘,療怔忡。”

7、《藥性歌括四百味》:“金櫻酸澀,夢遺精滑。禁止遺尿,寸白蟲殺。(霜後紅熟者佳。去核用。)”

8、《玉楸藥解》黃元御:“味鹹,性澀,入手陽明大腸、足厥陰肝經。斂腸止洩,固精斷遺。金櫻子酸斂澀固,治洩利遺精。”

9、《飲片新參》王一仁:“金櫻子色紅長圓,如指大,外有刺,內裹子。甘平微澀。養肝腎陰,固精氣,止滑遺,縮小便。”

10、《本草蒙筌》:“澀精滑自流,夢中精洩;止小便數去,睡後尿遺。”

11、《本草新編》:“金櫻子,味甘,微澀,氣平、溫,無毒。入腎與膀胱之經。澀精滑,止夢遺遺尿,殺寸白蟲。”

12、《馮氏錦囊秘錄》:“金櫻子,入脾。腎二經,澀遺精,精滑自流,為收斂虛脫之藥。”

13、《本草經疏》:“味酸澀,氣平溫無毒。……脾虛滑洩不禁,非澀劑無以固之。膀胱虛寒則小便不禁,腎與膀胱為表裡,腎虛則精滑,時從小便出。此藥氣溫味酸澀,入三經而收斂虛脫之氣,故能主諸證也。”

14、《雷公炮製藥性解》李中梓:味酸澀,性溫,無毒,入脾、肺、腎三經。主脾洩下痢,血崩帶下,澀精氣,止遺洩,除咳嗽,止小便,助真氣,潤顏色,久服延年。先去刺,剖開去子,復拭去毛用。

丹溪曰:金櫻子屬土而有金與水,脾肺腎之入,固其宜也。

14、《本草經解》葉天士:氣平,味酸澀,無毒。主脾洩下痢,止小便利,澀精氣。久服令人耐寒輕身。

金櫻子氣平,稟天秋成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味酸澀無毒,得地東生西收金木之味,入足厥陰肝經,入手陽明燥金大腸經。氣味俱降,陰也。

《十劑》雲,澀可去脫。脾洩下痢,大腸不禁也;金櫻子味酸澀,所以固脫也。小便氣化乃出,金櫻子氣平益肺,肺氣足以收攝,則小便利自止。

五臟六腑之精,皆藏於腎,所以疏洩,肝散之也;金櫻子味酸斂肝,肝不疏洩,精氣自澀矣。久服酸平益肺,肺主皮毛,皮毛固所以耐寒,肺主氣,氣充所以輕身也。

二、現代研究

1、成分:主含多糖、黃酮類、三萜類及鞣質等。《中國藥典》規定:含金櫻子多糖以無水葡萄糖計,不得少於25.0%。

2、作用:本品有增強免疫、降脂、抗氧化、抑菌抗炎、保護腎臟、抗動脈粥樣硬化等作用。

3、藥理:本品能促進胃液分泌,有助消化,減少腸的分泌,而起止瀉作用。

7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結直腸可以預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