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療作為治療腫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應用是非常廣泛的,配合手術治療,有比較理想的效果,但化療也存在著一些副作用,如異常出汗、噁心嘔吐、乏力、腹痛腹瀉、骨髓抑制等。
其中,化療期間出汗比較常見,並且有很多人還在認為出汗是在排出身體內的毒素,這是錯誤的想法。在化療期間大量出汗是一件比較危險的事,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患者大量出汗不僅會帶走身體過量的水分,還會帶走鈉、鉀等電解質。由於腫瘤患者本身營養相對缺乏,部分患者可能存在低鉀、低鈉,這時一方面會加重身體失水導致虛脫;另一方面大量出汗還可能減弱消化功能,表現為胃口不佳、厭食、消瘦等。
中醫認為,出汗是人體正常生理現象,是由陽氣蒸化津液自玄腑而出,人體通過出汗來疏洩腠理,抗禦外邪,調和營衛,保持陰陽的相對平衡。但凡與氣候、勞動、情緒等因素無關而汗出者,皆屬於異常的病理性出汗,當汗出異常成為患者就診的主要原因時,稱為汗症,其中就包括了手術、放化療等引起的大量出汗症狀。
在中醫理論中,腫瘤患者大多機體正氣虧虛,手術或放療化療進一步損傷正氣,導致陰陽失調,使自汗盜汗頻發。我曾有一位肺癌患者,76歲,因化療期間汗出不止來診,並伴有面色蒼白,唇甲不榮,精神萎頓,頭暈眼花。畏寒,手足不溫,心悸胸悶,少氣乏力,動則汗出如珠等症狀。辨證為脾腎陽虛,治以益氣溫陽,生津斂汗。患者年事已高,加之持續放化療,導致氣血陰陽皆虛,尤以脾腎陽虛為甚。方中黃芪、黨參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白朮、肉桂、附片健脾溫腎,振發衛陽;枸杞子、山萸肉、鹿角膠、熟地黃滋陰補腎,養血填精;煅龍牡、五味子固澀收斂,諸藥共用,共奏補氣養陰、溫腎固澀之效。服藥後患者出汗症狀明顯減輕,其餘症狀皆有好轉,乏力改善尤其明顯。
此患者本身年齡就偏大,再加上手術、放療、化療等一系列治療,嚴重耗傷了體內正氣,導致汗出不止,隨後引發了一系列症狀,導致生活質量嚴重下降,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很可能會被迫停止化療,對病情產生嚴重的影響。
腫瘤患者在化療前,最好做好提前準備,如在化療前一天吃些高糖水化合物,低脂肪,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出汗過多的時候,要少量多次喝水以補充所消耗的水分,也能使機體排汗的速度減慢,從而減少人體水分的蒸發量。而且化療出汗後還要注意,不能任其流淌,應該隨時用流水衝去也可以隨時用毛巾擦拭掉,以免對面板造成傷害,或導致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