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在代謝消化科時遇到了一位中年糖尿病患者,她拿著血糖化驗單,另一隻手,還拿著一杯麥當勞可樂。看到這樣的患者,不用多問,就知道平日裡的飲食控制的如何。
醫生你看看我這報告單,怎麼“餐後血糖”還是這麼高,還有,最近我感覺有些手腳麻痺不知道怎麼了。
我把化驗單接過來一看,9.6mmo/L,按照正常血糖值來說,血糖分為兩種,一種是空腹血糖,一種是餐後血糖,前者正常範圍是在3.9毫摩爾每升到6.1mmo/L,後者血糖正常值是在7.8mmo/L以下。
我緊接著問她“平時飲食有刻意控制麼?之前好像沒看見過你。”
“嗨,醫生你別提了,我之前在xx醫院看病,結果這糖尿病一直沒見好。醫生讓我別吃米飯,所以我改吃麵包,麵條了,這不吃米飯怎麼吃得消。”
這型別患者其實並不少見,大多數人對於糖尿病控制飲食的概念僅限於少吃“米飯”,忽略了其實是應該控制澱粉類,也就是昨天文章裡提到的“碳水化合物”型別的食物。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也不剋制,飲料,水果敞開了吃。生活方式沒控制好,臨床藥物也只能減輕了症狀。
他們只關注糖尿病這不能吃,那不能吃,飲食不好把握。
卻忘記了,二型糖尿病患者如果不注重飲食,後續病情引發的各種胃腸、神經類併發後遺症很有可能成為壓垮自己和家人的最後一根稻草,所以注重食物養生,是患者及家屬需要長期關注的重要環節。
一、為什麼改善糖尿病身體狀況需要從食療開始著手
食物為人體提供了機體生存所需的各種養分,說起生活方式,首先需要改善的就是飲食習慣。中國人也有句老話“民以食為天”,健康的飲食習慣能夠給人帶來健康,但不健康的飲食則很有可能“禍從口入”。
簡單來說,主要分為以下兩個方面。
1、長期實用易消化食物導致胰島素抵抗,最終形成糖尿病前期
越是容易消化的食品(多程式加工,提高風味,同時幫助人吸收的),越容易刺激血糖升高,從而刺激人體產生更多的胰島素。
對於正常人的身體來說,胰島素並不是越多越好。過多的胰島素從感覺上來說,你會突然感到頭痛、眩暈、欲吐,且行動笨拙、發抖、視覺模糊、心跳加快、語言含糊、大汗淋漓、行走困難、神志不清,以致常被誤認喝醉酒。嚴重的還會導致死亡。
於是我們的身體由於本能的求生反應,會自動進入抵抗胰島素的狀態。長此以往,患者身體會進入糖尿病前期的階段,也就是俗稱的糖前期。
這個階段由於患者體感不是很明顯,加上血糖指數雖然已經超過正常範圍,但仍然未到糖尿病診斷的標準,所以很容易被人忽視。
舉個例子來說,空腹血糖在6.1-7.0mmol/L之間的患者就應該引起重視了,因為此時血糖指數沒有達到7.0mmol/L叫空腹血糖受損,是屬於糖尿病前期的組成成分。這部分人群也是心腦血管類疾病的重點關注物件。
從2010年國家釋出的資料可以得知,中國大約有50.2%的成年人都處於糖前期,但並未得到足夠的重視。
2、不健康飲食方式導致人體血糖負荷過高,同時影響排毒
普通人的現代飲食是典型的炎症飲食,外賣族和零食愛好者更是,它可以導致各種各樣的慢性炎症。我經常看到很多上班族,下午餓了,叫份甜點下午茶,晚上半夜餓了,也是下意識的拿起手機開啟外賣平臺,各種燒烤,擼串,烤魚,漢堡不加剋制的食用。
這種飲食方式和糖尿病發生有很強的聯絡,主要是商家在加工處理過程中,不會過於注重營養成分及人體實際所需的各種鹽、糖、油類,而是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糖和水果,缺乏蛋白質和新鮮蔬菜的飲食,同時由於缺乏全程管控,安全情況也令人堪憂。
這些食物通常都是高升糖(GI指數大於70),進入人體後,迅速釋放大量熱量,導致血糖升高。同時還缺乏人體必需的抗氧化和解毒成分,比如說大家熟悉的β胡蘿蔔素,硫辛酸等。
(參考文章《反式脂肪酸的危害》)
毒素無法排除,而面板又屬於人體的排毒器官,最終通過各種面板問題顯露於肌膚表面。所以這也是許多愛吃外賣的年輕人特別容易產生面部青春痘的原因。
而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要想逐漸戰勝這類被稱作“生活方式”疾病的二型糖尿病,就得從飲食著手,運用食療改善生活習慣。
二、巧用食療搭建健康飲食結構,從改善到根治糖尿病有這三招
既然飲食如此重要,那麼我們需要首先樹立健康飲食的觀念。
健康飲食因為富含人體所需的各種養分,所以也被稱為抗炎飲食,它有很多標準,但是最核心的標準就是:含糖量少而且升糖指數低、多種植物成分為主,有更多的蛋白質和豆類,有必需脂肪酸以及營養素。而只有很少的低飽和脂肪,沒有反式脂肪。
(參考文章《脂肪是導致糖尿病最危險的因素》)
吃的不健康,也無法從最根本也就是最基礎的角度解決糖尿病患者的一系列問題。
針對以上,我提出以下三點建議可供參考:
1、科學選油,考慮使用植物油烹飪食物
有種飲食結構,叫做地中海飲食,它與人群所處的地理位置有關,從地域上來說義大利南部和希臘大部分地區是地中海飲食的代表區域,核心在於提倡飲食簡單清淡,同時富含營養,並且使用橄欖油作為烹飪的油類。
而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食用油的種類也很重要,有兩個考慮原則:
① 種類來說,植物油好於動物油:動物油比剩油好。
動物油指的是經由動物脂肪提煉的油質品,比如說常見的豬油、牛油、雞油等;
另一類是植物當中提取的油,如豆油、花生油、棕櫚油、茶籽油、橄欖油等。
動物脂肪(除魚油)含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較多,植物油(除棕櫚油、椰子油)大多富含不飽和脂肪酸。
② 橄欖油獨特優勢:營養豐富,含有不飽和脂肪酸、不含膽固醇。
橄欖油中有豐富的維生素A、D、E、F、K和胡蘿蔔素等脂溶性維生素及抗氧化物等多種成分,不含膽固醇,因而人體消化吸收率極高。
所以,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減少動物油脂攝入量,也有助於減輕代謝紊亂的症狀。
除此之外,許多中國人都有將使用過的油質品儲存下次再用的習慣,或者用於炒菜,或用於煎炸食品。這型別屬於剩油,不僅沒有營養物質,反而因為有毒物質沉積,比如說致癌物,苯並芘,還有些對人體有害的醛類、雜環化合物成分,給人體造成更大損害。
健康飲食結構,用油很重要。
2、多食粗糧、雜糧,減少各種加工食品
在上一部分我們有說過,現代社會發展了,但現代飲食造成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種類繁多,看上去豐富美味的現代飲食,比如說肉類罐頭,令人食指大動的麻辣燙,泡麵,快餐食品等其富含的營養成分並不與外觀相符。
根據醫學研究,新增劑會加重胰島素抵抗導致和激素失調等內分泌障礙,甚至進一步引發炎症,增加氧化應激,導致細胞受損結構失衡,更不用說防腐劑導致的毒性和腸道菌群失調。而粗糧雜糧加工方式相對來說更簡單,也儲存了食物中原本的營養成分。
那麼,哪些食品屬於粗糧雜糧?主要以下兩種:
①粗糧:穀物(玉米、小米、紅米、黑米、紫米、高粱、大麥、燕麥、養麥等)、塊莖(紅薯、山藥、馬鈴薯)。
②雜糧:蕎麥(甜蕎、苦蕎)、燕麥、糜子、籽粒莧、薏苡、青稞、豆類-綠豆、小豆、豌豆、蠶豆、芸豆、豇豆、小扁豆、黑豆等。
對於許多患者來說,食用粗糧雜糧是恢復健康的一種方式,但除此之外,現代科學的發展,也促進了膳食補充劑的研發。適當的攝入也能一定程度起到增強營養的作用。
3、有原則的選擇膳食補充劑補充營養
主要包括以下三個原則:
①遵從醫囑
在堅持健康飲食、身體檢查和血糖測試的前提下,再選擇補充劑,不要擅自選擇服用未經證實的膳食補充劑。
②注意風險
根據部分患者的情況,患有腎臟疾病或有腎臟疾病風險的人使用補充劑時應密切監測。
②控制劑量
合理服用維生素製劑,礦物質補充劑能夠一定程度改善人體內缺乏的各種營養成分,增強抵抗力。
舉個例子來說,維生素A有保護視力、促進骨骼生長、抗感染的作用;維生素D有預防老年痴呆、癌症、骨質疏鬆、糖尿病、抑鬱症、女性肥胖、動脈硬化等作用。推薦量:每日早晚各1丸(A3000單位、B300單位)。
維生素E:有抗衰老、抗氧化、預防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眼病、神經中樞病、老年性痴呆作用。推薦量:100~200毫克。(資料引用自)
在服用時務必也遵循第一條原則,遵從醫囑,不要自行加大或者縮減劑量,事倍功半。
總之,飲食控制,健康飲食習慣的養成是食療的根本,也並非三五個月的堅持即可,患者需要自覺遵守醫生的建議,家屬也需要配合進行監督。雙管齊下,給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帶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