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性味歸經】辛、微苦,溫。歸肺、膀胱經。

【功效】發汗,平喘,利水。

【應用】

1.用於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身疼痛,鼻塞,無汗,脈浮緊等表實證。本品能宣肺氣,開腠理,散風寒,以發汗解表。常與桂枝相須為用,增強發汗解表力量,如麻黃湯。

2.用於風寒外束,肺氣壅遏所致的喘咳證。能開宣肺氣,散風寒而平喘。與杏仁、甘草配伍,即三拗湯,可増強平喘功效;若兼內有寒飲,可配伍細辛、乾薑、半夏等,以溫化寒飲而平喘止咳,如小青龍湯;若屬熱邪壅肺而致喘咳者,可與石膏、杏仁、甘草等藥配伍以清肺平喘,即麻杏甘石湯。

3.用於水腫而兼有表證,本品發汗利水,有助於消散水腫,常與生薑、白朮等同用,如越婢加術湯。 此外,取麻黃溫散寒邪的作用,配合其他相應藥物可以治風溼痺痛及陰疽、痰核等證。用量用法1.5〜10g。宜先煎。解表生用,平喘炙用或生用。 使用注意本品發汗力較強,故表虛自汗及陰虛盜汗,喘咳由於腎不納氣者均應忌用。

【用量用法】 1.5〜10g。宜先煎。解表生用,平喘炙用或生用。

【使用注意】本品發汗力較強,故表虛自汗及陰虛盜汗,喘咳由於腎不納氣者均應忌用。

臨床經驗:麻黃,氣溫,味苦,無毒。主中風傷寒頭痛,溫瘧發表出汗,去邪熱氣,止咳逆上氣,除寒熱,破癥堅積聚。(去節,水煮去沫用)麻黃氣溫,稟天春和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氣味輕升,陽也。心主汗,肝主疏洩,入肝入心,故為發汗之上藥也。傷寒有五,中風傷寒者,風傷衛,寒傷營,營衛俱傷之傷寒也;麻黃溫以散之,當汗出而解也。溫瘧,但熱不寒之瘧也,溫瘧而頭痛,則陽邪在上,必發表出汗,乃可去溫瘧邪熱之氣,所以亦可主以麻黃也。肺主皮毛,皮毛受寒,則肺傷而咳逆上氣之症生矣;麻黃溫以散皮毛之寒,則咳逆上氣自平。寒邪鬱於身表,身表者,太陽經行之地,則太陽亦病而發熱惡寒矣;麻黃溫以散寒,寒去而寒熱除矣。癥堅積聚者,寒氣凝血而成之積也,寒為陰,陰性堅;麻黃苦入心,心主血,溫散寒,寒散血活,積聚自破矣。

11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誘發結腸炎有四大誘因,冬季需做好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