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腸胃好不好,主要看大便,意思是看看自己的胃腸是否有問題,等上廁所的時候看看自己的大便就可以了。因為糞便的形狀、顏色等特點反映了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從而可以得知自己是否有便祕或者腹瀉,更可以通過這些了解胃腸道是否有病變,那麼我們該如何看大便了解胃腸健康呢?出現便祕或者腹瀉的人又該吃什麼東西來改善呢?
首先來讓我們了解一下,什麼是健康的糞便?
健康的糞便顏色、大小、尺寸、排便時間和頻率應如下:
顏色:黃褐色
正常健康的糞便應是黃褐色或者棕咖色,因為糞便含有膽紅素,這類物質會讓糞便呈現特定的顏色,而膽紅素是由體內紅血球分解而形成的產物。
尺寸:10釐米
在正常情況下,糞便應為10釐米左右,最長能達到15釐米左右,而且糞便應該容易排出,不應是一小塊一小塊的。
排便時間:15分鐘內
健康的糞便應該容易排出,或者只需1分鐘便可排出,而正常排便的時間不應超過10至15分鐘。
排便頻率:一星期最少3次
大部分人每天排便一次,有些人每天排便3次或隔天1次,但正常的排便頻率應為一星期最少3次。當然如果每3天排便一次,但糞便正常,身體也沒有不適,也應該算是正常。
7種糞便形狀反映胃腸情況
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是國際認可的糞便分類方法,當中將糞便依照大小和質地等分成7種類型,反映不同的健康狀況。
1、糞便分成一小塊一小塊的,比較硬,有點像堅果,比較難排出,一般是便祕的情況。
2、糞便多為一段的狀態,有點像小個的香腸,表面不平整,便祕的可能較大。
3、糞便為較長的一段,表面可能有裂紋,這類糞便為正常糞便。
4、和上面的的相似,質地偏軟易於排出,則為標準糞便,這種一般為1-3天排出一次。
5、糞便質地軟,成小塊顆粒狀,有明顯切割面,一般為身體缺乏纖維素,應該多吃蔬菜及全穀物。
6、糞便看起來類似於雪糕的狀態,蓬鬆柔軟,邊緣不齊,有輕度的腹瀉。
7、水樣便,大便不成形,為腹瀉。
總而言之,糞便1-2較大可能是因便祕所致,而形狀5-7則是腹瀉,最健康的糞便形狀是3-4,沒有便祕和腹瀉的問題。
5種糞便顏色知道健康狀況
一般來說糞便有5種不同的顏色,反映了人體不同的健康狀態:
黃褐色:這種顏色的糞便一般是健康正常的狀態。
黑色:一般認為是上消化道( 胃、十二指腸) 出血導致的,不過在現實生活中,也有攝入黑色食物或者使用動物血液製品等,出現黑色糞便,應該注意鑑別,如果是上消化道出血,應儘快去醫院檢查。
墨綠色:說明糞便在腸道存在的時間長,可見於便祕。也可能是因為腸道細菌感染,或者被膽汁Reset導致,這類糞便氣味比較難聞。同時,如果服用綠色食物或者抗生素等藥物時也可能出現。
灰白色:多與消化器官有關,比如肝膽胰臟等,也可能與腫瘤相關,服用某些藥物也會導致這種顏色的糞便出現。
紅色:多因下消化道出血所致,也可能是痔瘡的緣故,但需要區分,痔瘡多為鮮血,消化道內出血一般顏色偏深。此外,吃火龍果、甜菜、胡蘿蔔也可能出現糞便紅色的狀態。
由於糞便顏色多與體內消化臟器相關,尤其可能跟腫瘤、感染、潰瘍相關,所以出現顏色的改變不可大意,而是儘快諮詢醫生,並進行相關的檢查。
便祕和腹瀉的人士應如何改善?
改善便祕怎麼做?
改善便祕的飲食,有助腸道蠕動,應該這麼做:
增加水分、纖維素和油脂的攝入:這些食物可能幫助人們通便,攝取水分可以根據體重來計算,一般是體重(公斤)*30,比如60公斤的人,每日飲水應該在1800ml以上;增加纖維素,每天攝入3份蔬菜,每份大概一碗左右,外加2分的水果;油脂攝入太少也會引起便祕,所以每天可以攝入三勺食用油,來避免便祕。
吃好早餐:早晨是大家容易排便的好時間,熱飲及適當的早餐可以促進排便,早餐適合纖維素較多的食物,也可以在早餐的茶水中加入檸檬,都有助於排便。
服用益生菌:如果長期便祕的話,可以考慮食用益生菌來調節腸道菌群,也可以食用含有乳酸菌的食物,比如乳酪,優酪乳製品、泡菜等等。
改善腹瀉怎麼做?
腹瀉,中醫稱洩瀉,這類患者應注意飲食,在腹瀉期間及後,可參考下列的飲食調理方法:
腹瀉時需注意腹部保暖;嚴重腹瀉時,應及時補充液體及電解質,可以採用飲用鹽糖水的方式,不過要注意的是先鹽後糖。具體做法是,先在250ml的水中放一匙鹽,然後再放一匙糖便可飲用;腹瀉中或後期(恢復食慾後),可飲用熟蘋果水,做法比較簡單,可將蘋果切片或原只加入適量水中煮沸,一天1-2次即可,有潤肺開胃、益脾止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