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與飲食有著密切關聯,糖友在吃東西時總是會小心翼翼,米飯吃一口、肉只吃兩塊,很多糖友甚至堅持素食。
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營養科主任譚榮韶指出,GI值不再是單一進食標準,糖尿病人飲食其實無需那麼斤斤計較。在血糖控制平穩的前提下,只要體重合格、控制總熱量,可根據自己的飲食習慣進行個性化微調。
單以GI值衡量食物對血糖的影響過於片面血糖生成指數(GI)對於糖友來說並不陌生,我們一直以來都在提倡,糖友應該儘可能食用低GI的食物,即纖維素含量高的食物,但高GI食物糖友真的不能吃嗎?
譚榮韶指出,食物對於血糖的影響僅僅看GI太過片面,還需結合血糖負荷(GL),即碳水化合物對血糖的影響。
很多高GI食物的GL很低,如西瓜、南瓜等,這類食物,糖友其實無需過於擔心,只要進食後血糖沒有明顯波動,即可適當食用。
此外,即使對於高GI、高GL的食物,如果總熱量沒有超標,糖友適當進食其實並不會對血糖產生太大影響。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進食此類食物一定不要超量,吃一兩口解解饞即可。
烹調方式越簡單,對血糖影響越小
同一樣食材,不同的烹調方法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對血糖的影響也不同,如粥比米飯更容易升糖。那麼,糖尿病患者的食物烹調有哪些講究呢?
譚榮韶指出,不僅是對於糖尿病患者,所有慢性病患者的食物都要避免過度烹調,即在食物可以食用後進行進一步加工,如煎、炸、燉、煮、燜等。很多美食都是經過過度烹調的,正如廣東人喜愛的老火湯就是典型。
其實,烹調方式越簡單,對血糖影響越小。糖友在日常生活中不妨多選擇涼拌、蒸、炒、汆等方式加工食物,不僅保持食物最原始的味道,還能避免過度加工。
除烹調方式外,食材的選擇也應該避免過度加工。譚榮韶指出,食材的加工程式越少,對血糖的影響越小。
很多糖友因為米飯易升糖,而選擇吃麵或粉,但其實面、粉等加工程式更多,更易升糖。且精加工的食物容易丟失很多微量元素,造成腸道菌群的紊亂,從而影響身體健康。
吃飯前擺好餐盤,有助控制熱量攝入那麼,糖友到底應該怎麼吃呢?譚榮韶指出,被廣泛證實對血糖控制有好處的飲食包括地中海飲食、得舒(DASH)、以植物來源食物為主的飲食等。這些飲食都有相似的擺盤特點。
糖尿病的餐盤模型是常用的指導糖尿病人餐飲的一個重要工具,這個模型強調了糖尿病人需要限制熱量攝入(總量不超過一個碟子),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只佔1/4的碟子),也強調了低澱粉蔬菜的重要性(佔1/2的碟子)。
連結:控糖專家親授烹飪小技巧烹飪蔬菜:能生吃的就直接生吃。如果要切碎的話,能偷懶儘量偷懶,即不要切得太碎。
烹調蔬菜時,最好在水煮開後再下鍋,不要加鍋蓋。炒蔬菜的話,宜急火快炒蔬菜,降低蔬菜的糊化程度,從而降低其升糖指數。
烹飪肉類:北方有個說法:4條腿不如2條腿,2條腿不如沒有腿。即選擇肉類的時候,豬牛羊肉不如雞鴨鵝肉,而雞鴨鵝肉又不如魚肉。選肉的時候,選擇油脂少的部位,以降低攝入的熱量。
烹飪肉類之前,可以先做好預處理,比如在燉排骨前,先用水煮一下,把排骨中看不見的脂肪溶解出來,然後撈出來再燉,可以減少油脂。
烹飪主食:烹飪主食可把米飯和其他一些雜糧放在一起,或加入一些豆類,這樣可以中和升糖指數,同時不要煮得太爛,煮到顆粒分明即可。
烹飪用油:烹飪油可選擇橄欖油、野茶油、花生油、豆油等植物油,在一天三餐中混合著用,但每天脂肪所提供的熱量不能超過全天飲食總熱量的30%。
烹調蔬菜的話,可以用橄欖油涼拌,或用水焯一下,然後滴幾滴花生油,這樣都能減少油脂的攝入,從而更好地控制血糖和血脂。
指導專家/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營養科主任 譚榮韶
編輯/陳曉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