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鍼灸患者都有一個疑慮:為何左側面癱,還針刺了右側的穴位?
"左病右治,右病左治"是整體觀的體現,當人體因某些原因處於氣血失衡狀態時,就會產生偏側陰陽的偏盛偏衰,此時我們通過交叉針刺對側肢體,有利於恢復原有的平衡。
"左病右治"的代表是繆刺與巨刺。兩種刺法均為"左取右,右取左",但在適應症、取穴特點及操作方法上還是有區別的。
《素問》特闢"繆刺論"一節專門論述交叉刺法,強調"繆刺刺絡",邪氣侵襲人體後,經面板進入絡脈,絡脈不通而邪氣不能傳入經脈,卻循大絡上下左右流注對側,此時用繆刺法,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刺其絡脈,可瀉邪氣。繆刺治療邪客於絡者,多取四肢末端或靠近末端的腧穴,比如井穴,還可取在皮部可見的血絡,大多輕刺、淺刺,或用鋒針進行刺絡放血。
身形有痛,九候莫病,則繆刺之;
痛在於左而右脈病者,巨刺之。
《素問·調經論》
巨刺是《靈樞·官針》九刺之一,"邪客於經,左盛則右病,右盛則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脈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是說一側經脈因邪氣較盛發病,影響到對側經脈也發病,此時應當用巨刺,"必中其經"。巨刺治療邪客於經、病情較重、病程較長者,多取軀幹及四肢的經穴,大多用毫針或長針,需深刺、重刺。
以上說的有點抽象,在臨床上應用交叉刺法時,需明確脈象強弱大小形態、病情虛實寒熱及患者體質強弱等,以施用相應的補瀉手法。
首先是痛證,《素問·調經論》曰:"身形有痛,九候莫病,則繆刺之;痛在於左而右脈病者,巨刺之",臨床上交叉刺法可以用來治療包括急性軟組織損傷、坐骨神經痛、落枕等單純性頸項強痛、、三叉神經痛等。舉個例子,急性腰扭傷的患者以左側腰痛為主,予以針刺右側腰痛穴,配合腰部小幅度活動,患者腰痛症狀可見明顯緩解。
其次是周圍性面神經炎,和樓上提問小哥的治療一樣,鍼灸治療面癱時會配合健側腧穴,不論是早期還是頑固性面癱,交叉刺法都有相當好的療效。早期面癱針刺健側,經大腦皮質間接調節患側運動神經,還能緩解發病早期健側面肌的相對緊張狀態;而頑固性面癱出現面肌痙攣時,針刺健側穴位能使本側面神經興奮,健側釋放乙醯膽鹼能增多,通過中樞調節,對側乙醯膽鹼能釋放相對減少,使患側面神經興奮度下降,面肌痙攣得到改善。
中風半身不遂,先於無病手足針,宜補不宜瀉,次針其病手足,宜瀉不宜補
《扁鵲神應鍼灸玉龍經》
再說說巨刺治療中風偏癱,《扁鵲神應鍼灸玉龍經》:"中風半身不遂,先於無病手足針,宜補不宜瀉,次針其病手足,宜瀉不宜補",提示中風偏癱早期先補健側,後瀉患側,當然補瀉手法的選擇還應根據病情變化相應調整。巨刺發揮奇效建立在脊髓、腦幹網狀結構、丘腦非特異性投射系統以及大腦皮層的結構基礎上,通過針刺訊號對高階中樞產生雙側瀰漫性的影響,從而使高位中樞及其下行調製系統對雙側肢體的運動和感覺都產生影響。
那麼,是不是所有單側疾病的處理都要用交叉刺法呢?書生認為無需拘泥,在氣血失衡明顯、病情相對複雜時,應著重先平衡雙側,可採用交叉刺法,或是單側用穴效果不好時,選用交叉刺法以期奇效。但雙側氣血陰陽尚平衡,病情輕淺、或拘於區域性、或即將恢復時,單側選穴反而快捷有效。
"善用針者,從陰引陽,從陽引陰,以左治右,以右治左",書生謹以此篇致敬這對奇刺雙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