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脫髮已經成為年輕人煩惱的主要因素,本是脫單,脫貧的年紀,卻開始了脫髮,現代人可以用生髮劑,燙頭等恢復頭髮,那麼,古代人遇到這種煩惱,都是如何處理的呢?

其實,古人也是有脫髮煩惱的。

大詩人也有脫髮煩惱

古代的人壽命普遍較現在的要短,很多人都還沒能活到有脫髮煩惱的時候就去世了,所以這個煩惱並不普遍。

但在很多大詩人的詩詞中,我們還是能看出來,脫髮這個問題,是確實存在的。

比如唐代的詩人白居易曾經作過一首《嗟發落》,詩云:“朝亦嗟發落暮亦嗟發落。”

一個靠才華吃飯的男子,也會從早到晚感嘆自己的頭髮掉得太多,真的壓力好大啊!

還有杜甫,他的脫髮問題比白居易還要嚴重:“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然而,陸游表示,你們都閃開,我要實錘了,只有我是真的面臨著脫髮危機:“脫髮紛滿梳衰顏不堪照。”脫髮嚴重影響了我整體的顏值。

古人如何應對脫髮?

巧用頭飾或髮髻—漢代王莽就是這麼聰明

晉書·輿服志》記載:“幘者,古賤人不冠者之服也。漢元帝額有壯發,始引幘服之。王莽頂禿,又加其屋也”。

“幘”本是古時一般人裹在額頭上的布,但是如果禿頭後光帶個“幘”又顯得比較奇怪。

而王莽這位老兄禿頂也嚴重,無發可束。於是就對“幘”進行了改良,在上面加了個“屋”,來遮蓋頭髮稀少的頭皮。

後來也有了“王莽禿,幘施屋”的說法。之後,“幘”就基本改良成了我們今天的帽子。

常梳頭——沒想到三國時期都有研究

早在三國時期,嵇康的《養生論》就說了:“春三月,每朝梳頭一二百下”。

春天,萬物生髮,人體的養生如果能順應天時,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用,對於頭髮當然也不例外。

到了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曰:“常梳頭可使血液不滯,髮根常牢”。

大家都剃光,四海成一邦

在古代某些時間或某些人群中,人們不再為禿頭而感到尷尬,因為你也禿我也禿,看過去就是整整齊齊的一家人。比如說契丹族男子的潮流髮式——髡(kūn)發

按契丹習俗,契丹男子多作髡髮。《後漢書》《三國志》《南齊書》等史志都有記載。此髮型具體什麼樣子,直接上圖!

契丹男子髡髮款式

剃去頭顱頂部的頭髮,留下週圍部分頭髮,或下垂,或編成小辮,這種髮型簡直是放蕩不羈愛自由。

生髮神藥——慈禧擁有偏方,待考證

據傳說,慈禧太后老年後頭髮依然濃密有光澤,是因為她經常使用太醫李德裕研製的“香發散”。

這種藥品不僅僅具有防脫的功效還具有生髮的效果,但目前仍沒有辦法可考究。

看完古人的防脫小妙招,不知道哪種適合你。不過小狐要提醒小夥伴們:生活本就不易,如果脫髮不可避免,那就“笑著禿下去”!

防脫千萬條,自信第一條

如果真的當不了偶像派

做個實力派也不錯

15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鈣片的含鈣量越高越好?小劑量多次補鈣效果會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