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湯見於仲景之傷寒論,又名復脈湯。顧其名思其義,可治脈結代,是一個治療心律失常之方劑,臨床上不論是功能性的還是器質性的均可用之。其中,用於功能性心律不齊,期外收縮,心房顫動,傳導阻滯等引起的“脈結代,心動悸”證有較好療效。
所謂的“心動悸”,應解釋為“心因運動而悸”較為合理。結合現代醫學研究,從中西醫結合觀點來看,仲景創炙甘草湯之治療重點應為心功能不全,當然“脈結代”在炙甘草湯證中亦不可或缺,但其所治的脈律、心律失常與心功能不全有密切聯絡,屬於中醫“氣陰兩傷,陰陽俱虛”者。
本方是《傷寒論》治療心動悸、脈結代的名方。其證是由傷寒汗、吐、下或失血後,或雜病陰血不足,陽氣不振所致。陰血不足,血脈無以充盈,加之陽氣不振,無力鼓動血脈,脈氣不相接續,故脈結代;陰血不足,心體失養,或心陽虛弱,不能溫養心脈,故心動悸。治宜滋心陰,養心血,益心氣,溫心陽,以復脈定悸。方中重用生地黃滋陰養血為君,《名醫別錄》謂地黃“補五臟內傷不足,通血脈,益氣力”。配伍炙甘草、人蔘、大棗益心氣,補脾氣,以資氣血生化之源;阿膠、麥冬、麻仁滋心陰,養心血,充血脈,共為臣藥。佐以桂枝、生薑辛行溫通,溫心陽,通血脈,諸厚味滋膩之品得姜、桂則滋而不膩。用法中加清酒煎服,以清酒辛熱,可溫通血脈,以行藥力,是為使藥。
下面給大家分享一個炙甘草湯醫案。
高某某,男,46歲,教師,2月7日初診。患陣發性心動過速3年,發病時心悸,胸悶不適,煩躁不安,心電圖檢查示心動過速未見器質性病變,用中西醫藥無治療,時休時作。刻診:心悸胸悶不適,體倦乏力,肢冷麻木,舌淡邊有齒痕,脈細弱。
診斷:陣發性心動過速
方擬炙甘草東加減:炙甘草12g,大棗30枚,薤白頭10g,阿膠10g(烊衝),桂枝10g,黨蔘15g,生薑10g,片薑黃10g,龍齒10g。每日一劑水煎服。連服10劑,藥後未見發作,繼服10劑,未再復發。
按:心陽不振,氣血虛弱而見心悸,胸悶體倦,肢體麻木,故以炙甘草東加味壯心陽,補氣血,病即得安。炙甘草湯中,炙甘草甘溫,益氣補中,生化氣血;黨蔘、大棗補氣益胃,助氣血生化之源;生地、阿膠、麥冬、麻仁補心血,養心陰;桂枝合炙甘草壯心陽,和生薑以通血脈。諸藥合用,新氣復而心陽通,心血足而血脈充,全方配伍精當,而諸症自除。
本方需要注意的特點
1.本方為陰陽氣血並補之劑。以脈結代,心動悸,虛羸少氣,舌光少苔為證治要點。
2.方中可加酸棗仁、柏子仁以增強養心安神定悸之力,或加龍齒、磁石以資助重鎮安神之功。
3.常用於功能性心律不齊、期外收縮,有較好效果。對於冠心病、風溼性心臟病、病毒性心肌炎、甲狀腺功能亢進等而有心悸、氣短、脈結代,屬陰血不足,心氣虛弱者,均可加減應用,並可用於氣陰兩傷之虛勞乾咳等。
4.採用水酒和煎法,文火久煎。
5.服用本方,必要時配伍健脾助消化之品。
6.偏於心氣不足,炙甘草湯則重用人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