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趙馨,山東中醫藥大學中醫八年制學生。
【指導教師】郭煒,山東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博士,山東新中魯中醫醫院副主任醫師。
青龍湯(《普濟方》):治中風,發三春,脈浮短者多兇,大而長者可療。
三陽湯(《普濟方》):治中風發三夏,脈沉緊,惡寒不汗,煩。
扶金湯(《普濟方》):治中風發三秋,脈浮大而洪長。
溫脾湯(《普濟方》):治中風,發三冬,脈浮大者。
石膏
以上四方,皆為仲景麻、桂、葛根等湯的基礎上加減而成,分為四時寒熱而用。青龍湯用於春者,以順春生之氣,發散風邪,為桂枝湯加麻黃而成。三陽湯用於夏者,兼清暑熱之氣,乃麻杏石甘湯加當歸、生薑而成。扶金湯用於秋者,餘熱未盡,寒溼漸起,故以葛根、獨活解表祛溼,石膏清餘熱,附子逐寒溼。溫脾湯用於冬者,外解三冬之風寒,內清臟腑之熱邪,寒熱並用,乃麻黃湯加味而成。
根據四季寒熱變化而減退藥物是古人用藥的一大特點,其理論基礎是天人相應學說。但是有一點,這些方都是在調和營衛的基礎上加減進退的。從這些方劑我們可以得到一種啟示,即治療中風,必須考慮到季節變化,“必先歲氣,無伐天和”。但具體應用時要靈活,氣候有常有變,且患病體質各有不同,所感病邪各有輕重,必須辨證論治,方可萬全。
青龍湯(《普濟方》):麻黃 芍藥 生薑 炙甘草 桂心 大棗
三陽湯(《普濟方》):麻黃 生薑 石膏 杏仁 炙甘草 當歸
扶金湯(《普濟方》):葛根 獨活 石膏 附子
溫脾湯(《普濟方》):川芎 石膏 黃芩 杏仁 麻黃 防風 炙甘草 桂心 蜀椒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