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籍摘要
1、《神農本草經》:“味鹹,微溫。主女子漏下,赤白經汁,血閉,陰蝕,腫痛,寒熱,癥瘕,無子。”
2、《本草經集註》陶弘景:“味鹹,微溫,無毒。主治女子漏下、赤白、經汁,血閉,陰蝕,腫痛,寒熱,癥瘕,無子。治驚氣入腹,腹痛環臍,陰中寒腫,令人有子,又止瘡多膿汁不燥。”
3、《雷公炮製藥性解》李中梓:味鹹,性微溫,有小毒,入腎經。主崩漏、赤白帶下,經閉、陰蝕腫痛,除目翳止淚,理金瘡止血,治驚氣入腹,腹痛環臍,陰莖寒腫,瘡多膿汁,寒熱癥瘕。久服令人有子。
烏賊之鹹,宜歸水髒,治病有殊效。
4、《本草經解》葉天士:氣微溫,味鹹,無毒。主女子赤白漏下,經汁血閉,陰蝕腫痛,寒熱癥瘕,無子。(煅)
烏賊魚骨氣微溫,稟天春和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味鹹無毒,得地北方之水味,入足少陰腎經。氣味升多於降,陽也。
女子以血為主,肝為藏血之髒,肝血不藏,則赤白漏下;其主之者,氣溫以達之也。肝藏血,血枯則血閉;其主之者,味鹹以通之也。
腎為藏精之髒,主陰戶隱曲之地。肝為厥陰,其經絡陰器。其筋結陰器,二經溼濁下注,則陰蝕腫痛。其主之者,氣溫可以燥溼,味鹹可以消腫也。
寒熱癥瘕者,癥瘕而發寒熱也;烏賊骨,鹹可軟堅,溫可散寒熱也。
男子腎虛,則精竭無子;女子肝傷,則血枯無子;鹹溫入肝腎,通血益精,令人有子也。
5、《玉楸藥解》黃元御:味鹹,氣平,入足厥陰肝經。行瘀止血,磨障消癥。
烏鰂魚骨善能斂新血而破瘀血,《素問》治女子血枯,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時時前後血,以烏鰂魚骨、䕡茹為末,丸以雀卵。血枯必由夫血脫,血脫之原,緣淤滯不流,經脈莫容。烏賊骨行瘀固脫,兼擅其長,故能著奇功。其諸治效,止吐衄崩帶,磨瞖障癥瘕,療跌打湯火、淚眼雀目、重舌鵝口、喉痺耳聤,縮癭消腫,拔疔敗毒,斂瘡燥膿,化骾止齁,收陰囊溼癢,除小便血淋。
6、《本草品彙精要》:“止精滑,去目翳。”
7、《本草綱目》:烏賊骨,厥陰血分藥也,其味鹹而走血也,故血枯、血瘕、經閉、崩帶、下痢、疳疾,厥陰本病也;寒熱瘧疾、聾、癭、少腹痛、陰痛,厥陰經病也;目翳、流淚,厥陰竅病也。厥陰屬肝,肝主血,故諸血病皆治之。
主女子血枯病,傷肝唾血下血,治瘧消癭。研末,敷小兒疳瘡,痘瘡臭爛,丈夫陰瘡,湯火傷,跌傷出血。燒存性,酒服,治婦人小戶嫁痛。同雞子黃,塗小兒重舌鵝口。同蒲黃末,敷舌腫,血出如泉。同槐花末吹鼻,止衄血。同銀硃吹鼻,治喉痺。同白礬末吹鼻,治蠍螫疼痛。同麝香吹耳,治聤耳有膿及耳聾(時珍)。
8、《飲片新參》王一仁:“海螵蛸(即烏賊骨),色白潔,質中松。鹹溫澀。入肝腎,溫血脈,治久帶崩漏血枯。”
9、《藥理論》“主婦人漏血,主耳聾。”
10、《本草新編》:“海螵蛸,味鹹,微溫,無毒。主女子漏下赤白,經行血閉,陰蝕腫痛。又治婦人寒熱瘕症,驚風入腹,環腹痛,去目腫浮翳,收瘡口腐膿,治哮症最神效。亦藥籠中宜備之物。”
11、《藥性歌括四百味》:海螵蛸,味鹹,微溫,無毒。主女子漏下赤白,經行血閉,陰蝕腫痛。又治婦人寒熱瘕症,驚風入腹,環腹痛,去目腫浮翳,收瘡口腐膿,治哮症最神效。亦藥籠中宜備之物。
海螵味鹹,破血除癰。通經水腫,目翳心疼。
12、《得配本草》:“鹹,微溫。入足厥陰、少陰經。通血脈,去寒溼。治血痢,除痰瘧,並治赤白帶下,陰蝕腫痛,驚氣入腹,腹痛環臍。”
13、《本草備要》:“一名烏賊骨。宣,通血脈。鹹走血、溫和血。入肝腎血分。通血脈,祛寒溼,治血枯(《內經》∶血枯,治之以烏鰂骨),血瘕,血崩血閉,腹痛環臍,陰蝕腫痛(燒末酒服),瘧痢疳蟲,目翳淚出,聤耳出膿(效能燥膿收水。為末,加麝少許摻入),厥陰、少陰(肝、腎)經病。”
二、現代研究
1、成分:主含碳酸鈣,含量約為80.0%,尚含殼角質、粘液質及少量氯化鈉、磷酸鈣、鎂鹽等。
2、藥理:所含碳酸鈣可作制酸劑。
3、作用:本品有中和胃酸、保護黏膜、抗潰瘍、促進成骨、降磷、抗放射、止血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