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那麼,如何來理解“寒熱均衡”、“五味調和”呢?這就要從中醫藥的“四氣五味”說起了。

四氣指的是寒熱溫涼,五味指的是酸苦甘辛鹹。

四氣,又叫四性,一般指“寒、熱、溫、涼”四種不同的藥性。

寒熱溫涼不是一個溫度的概念,而是一個動勢趨向的概念,在醫古文中此處的“寒熱溫涼”應看作動詞的使動用法,是“使……寒/熱/溫/涼”的意思。

溫和熱指能讓人體某種或某幾種機能趨向亢奮,而寒和涼則能讓人體某種或某幾種機能趨向低弱。

比如辣椒屬熱,現代藥理學研究辣椒含有辣椒素,辣椒素能使心率增加、血液迴圈加快,人體代謝也加快,身體機能表現出一種亢進的狀態。

除了寒熱溫涼外,還有平性,平指平和,指食材或藥材沒有表現出特別的趨向。

中醫養生講究陰陽平衡,所以很多食物大都是平和性質的,即便有所偏性,我們也可以通過加減調料、改變烹飪方式等辦法等進行調和。比如羊肉大熱,溫補效果非常好,但是恐怕熱性太過,則有人加了性屬寒涼的豆腐共燉,不僅寒熱協調,口感也非常好。

五味,指“酸、苦、甘、辛、鹹”五種不同的作用特徵,酸苦甘辛鹹最初是從食物的味道而來,但後來也不僅僅指的是口嘗的味道,它是對藥材作用於人體所表現出功效的總結概括。此外還有澀味與淡味,但澀多歸入酸,淡多歸入甘。

與寒熱溫涼不同的是,在同一藥材或食材歸類上,對“寒、熱、溫、涼“只能歸屬於其中之一,而同一藥材或食材可能歸屬於“酸苦甘辛鹹”五味的某一味,也有可能歸屬於某幾味,甚至還有一物同歸屬於五味的,比如五味子就被認為五味鹹集。

而對酸苦甘辛鹹的理解,古人總結了這樣一句話:“辛散、酸收、甘緩、苦堅、鹹軟。”

歸屬於“辛”味的藥材或食材,大多能發散、行氣行血,具有健胃、化溼、開竅等功效,比如藿香、辣椒、生薑、薄荷、紫蘇等。

“酸”“澀”同歸於“酸”味,而歸屬於“酸”味的藥材或食材能收斂、固澀,具有斂肺、澀腸、止血、固精、斂汗等功效。比如訶子、側柏葉、蘋果、檸檬、山楂、優酪乳、覆盆子等。

歸屬於“甘”味的藥材或食材具有補虛、和中、調和藥性、緩急止痛的功效。如人蔘、飴糖、熟地、甘草、蜂蜜、紅薯等。

歸屬於“苦”味的藥材或食材具有清洩火熱、洩降氣逆、通洩大便、燥溼、堅陰的功效。如苦瓜、番瀉葉、黃柏、梔子、苦蔘等。

歸屬於“鹹”味的藥材或食材具有瀉下通便、軟堅散結的功效。比如食鹽、海帶、肉蓯蓉、大部分肉類等。

中醫在食養方面很講究平衡,所謂調和五味,指的是達到一種平衡。

在食材的五味搭配方面,比如檸檬與薄荷搭配,製作薄荷檸檬飲,檸檬性酸主收斂,薄荷輕揚發散,兩者搭配則性味俱佳。再比如,燉煮肥甘厚味的肉湯時,加入辛散的調料比如生薑、八角等進行調味,以使菜餚肥而不膩,也是調和五味的一種具體應用。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感冒按摩這幾個穴位,越早按摩越管用,每天按摩!還能預防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