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穴功用】
支溝,又名飛虎。在前臂背側,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3寸,尺骨與橈骨之間,為手少陽三焦經腧穴,乃本經脈氣所行,為經火穴。穴居腕後兩骨之間凹陷處,手臂表面,兩筋如溝,其支脈直達本穴,謂之脈之所行,猶如水之注入溝中,故名支溝。本穴具有調理臟腑、通關開竅、活絡散瘀、行氣止痛、清利三焦、通調腑氣、降逆洩火之功。用於治療熱病汗不出、胸脘痞悶、脅肋疼痛、肋間神經痛、咳嗽面赤、目赤目痛、霍亂、嘔吐、小便不利、大便秘結、四肢浮腫、婦人經閉、產後血暈、口噤不開、暴喑不語、卒心痛(類似冠心病心絞痛)、丹毒。
圖片錯誤,應為 四橫指
足三里,又名下三里、下陵、下陵三里、下虛三里、鬼邪。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1英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為足陽明胃經腧穴、下合穴。因穴在膝下3寸,脛骨外側,兩筋之間宛宛中,故名足三里。該穴乃本經脈氣所入,為合土穴,又是四總穴、回陽九針穴之一。它既能調理胃腸,理氣消脹,化積導滯,行氣止痛,利水消腫,用於治療胃脘疼痛(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內傷食積、消化不良、噁心嘔吐、噯腐食臭、胸膈脹飽、大便不調、小便不暢、水腫、瀉洩、痢疾;又能健脾和胃、化痰止咳、降氣平喘,用於治療咳嗽痰喘諸症;還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和胃安眠、強體健身,用於治療下肢痿痺、五勞羸瘦,七傷虛乏、胃氣不足、髒氣虛憊、小兒疳積、胃不和則臥不安諸症。
【伍用功能】
支溝為手少陽三焦經腧穴,為本經脈氣所行,為經火穴,有調理三焦之氣、通腑氣、降逆火、通關開竅、活絡散瘀、消脹止痛之功;
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腧穴,為胃經脈氣匯合之處,既是本經合土穴,又是本腑下合穴,既有調理腸胃、理氣消脹、行氣止痛之功,又有健脾和胃、消積導滯、利水消胂、化痰止咳、降氣平喘、調和氣血、和胃安眠、強體健身之力。
支溝以通腑氣為主;足三里以降胃濁為要。二穴伍用,一通一降,通降合法,和少陽,調脾胃,健中宮,通腑氣之功益彰。
【主治】
1.脾胃功能紊亂,三焦氣化功能障礙,熱鬱於內,大腸不能排洩糟粕,而致大便秘結,腑行不暢者。
2.婦人妊娠,大便秘結等症。
【操作法】
支溝:伸臂俯掌,於腕骨橫紋中點直上3寸,尺、橈兩骨之間,與間使穴相對應處取穴。直刺0.5~1寸。
【經驗】
支溝—足三里伍用,出自《雜病穴法歌》:"大便虛秘補支溝,瀉足三里效可擬。"蓋虛秘者,是指正虛不運而致。詳查其由,有因氣虛使然,治之宜加灸氣海,足三里針刺用補法;有因陽虛寒盛所致,治之宜與天樞、氣海伍用,久留針,並重用灸法;有因精血不足,津枯腸燥引起者,治之宜加太溪、太沖,針刺用補法,滋肝腎,養氣血,潤腸燥,以通其便;有因熱盛招致者,治之宜加二間、內庭,以清洩陽明之熱而通其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