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越來越重視養生,一方面是由於身體的衰老導致的危機感增強,越來越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與生活條件越來越優越,我們有更多財力、物力與時間來關注生活有關。
所謂“花錢買健康”,現在不重視健康的人,要不是沒錢,要不就是還很年輕,所以養生必然是社會發展的趨勢,因為我們都會老去,而且也會越來越有錢。
所謂“養生”,就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對人體健康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人體衰老的速度。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合理的飲食、喝水、作息、運動以及保持樂觀的心態,定期的體檢等各個方面,其中以飲食營養最為講究,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食補”。
老年人“食補”存在三大誤區
誤區一、食補就是多吃高蛋白食物
事實上,蛋白質對人體而言也不是越多越好;蛋白質攝入過多會加重肝腎的代謝負擔,還可能導致能量超標而肥胖。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在人體一天所需的總能量中,建議蛋白質佔比為30%為最佳。
老年人每天喝400毫升牛奶,1——2個雞蛋,以及200克左右的瘦弱或豆腐,加上其他食物中的蛋白質足以滿足人體對蛋白質的需求。
誤區二、喝湯比吃肉更補
說到“食補”就會想到喝湯,比較常見的是烏雞湯、大骨湯或鴿子湯,加以一些“清補涼”,如人參、黨參、當歸、枸杞、紅棗等等。
食材在熬製湯汁的過程中確實會有一部分營養融入湯汁中,然而肉汁中會保留更多的營養。
而湯汁中更多的是水分,如果喝過多的湯汁而導致攝入的主食,包括肉即使太少,容易導致能量缺乏,而且有些濃湯中的脂肪、膽固醇、嘌呤物質含量會很高,是不宜多吃的。
誤區三、食補不如藥補
現在很多老年人都非常迷戀藥補,經常喜歡買些保健品吃。其實這是不對的。
理論上,老年人如果能夠透過正常飲食獲取的營養成分,建議合理控制飲食即可,不要服用保健食品或藥品。可以每年定期的體檢1——2次,以便於更好地掌控自己的健康狀態。
食補可以更好地保持營養均衡,人體不能吸收的部分會自然透過糞便或尿液排出便可。如果是過度地依賴於保健品,包括鈣片,蛋白粉以及一些維生素成分,容易導致過量,對人體健康也是不利的。
藥補是當人體出現病變後的無奈之舉,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老年人“食補”應注意以下幾點:
1、是要注意保持營養的均衡;食補的本質是保持營養的均衡;建議老年人每天進食的食物種類不少於12種,每週不少於21種。包括米飯、麵食(麵條、包子饅頭、麵包),各種雜糧粥等主食,以及肉類、雞蛋、牛奶、豆類及其製品,新鮮的蔬菜與瓜果,堅果等各種食物。
2、每天需要進食3——5份主食,2——5分高蛋白食物,以及400克左右新鮮蔬菜,300克左右新鮮水果。
3、要注意烹飪方式;儘量選擇清淡的烹飪方式如清蒸,水煮、燉,清炒等等,儘量避免煎炒炸、燒烤等方式,同時要低鹽、底油,少糖。
4、要注意進食規律;建議一日三餐要定時定量,一般吃7——8分飽即可。
5、要注意細嚼慢嚥
6、少吃堅硬的食物,多吃細軟的食物,可以多喝些粥,牛奶、豆漿等食物。
7、儘量不要抽菸,喝酒,吃夜宵,吃飽就睡等不良嗜好。遇到好吃的食物,也不要暴飲暴食。
最後就是保持樂觀的心態,尤其是吃飯的時候,積極的心情,有助於胃液的分泌,提高人體消化吸收功能,反之容易出現消化不良現象。食物營養價值再高,也不能為人體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