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失眠=失眠症
幾乎每個人都有失眠的經歷,但並不是說失眠了,就是患上失眠症了。只是當失眠引起的症狀維持兩週以上,且一定影響到白天的社交活動時,可以稱之為“失眠症”。這部分人群一定要儘早就醫。如果輕易給自己扣上失眠症的帽子,很容易引起精神緊張,這樣晚上就更難睡好了。
02
睡得時間長=睡得好
睡眠時間長短並不是睡眠品質好壞的判斷標準。人的身體存在個體差異,有些人睡6小時就能恢復體力,而有些人需要8小時的睡眠才能從疲勞中恢復過來。判斷睡眠品質,要看早上醒來後是不是體力、精力都得到了恢復,頭腦是否清醒,工作是否有效率。當上述這些都可用“是”來肯定回答,那麼就說明您獲得了一個非常棒的睡眠。
03
睡眠可以補回來
“一夜不睡,十日不醒。”睡眠是絕對補不回來的。每逢週末,很多上班族趁機“補覺”,矇頭大睡十幾個小時。不但沒有神清氣爽,反倒吃不下東西,頭腦昏昏沉沉,心跳忽快忽慢,呼吸也不均勻。科學表明,當睡眠不規則時,人的整個身體就會進入無規則狀態,出現食慾低下、噁心、抑鬱等症狀,因此,應該儘量按照生物鐘作息。
04
隨時隨地入睡更健康
隨時隨地入眠,說明你的身體非常疲憊。有些人在汽車、火車或者飛機一開動時就能睡著,實際上,隨時隨地入睡不代表一個人睡覺能力好,恰恰相反,這說明著這個人睡眠不足,意味著身體非常疲憊,一旦有一刻空閒,身體就會開始償還“睡眠債”。
05
睡前看電視入睡更輕鬆
睡前看電視會讓身體負荷加重,容易形成睡眠障礙。許多人躺在床上看電視的時候自然而然就能睡著,因此他們習慣把電視當成一種助眠工具。實際上,看電視雖然能幫助睡眠,但這個睡眠過程並不踏實,很容易驚醒,最終導致惡性迴圈使睡眠情況更加惡劣。
06
失眠時起來運動
過量、劇烈運動,會令大腦興奮,不利於提高睡眠品質。很多人認為,晚上睡不著時可以起來做運動,儘量把自己搞得很累,然後就能很快睡著。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如果想以運動助力睡眠,最好在下午3點以後,而睡前兩三個小時則不宜劇烈運動,但可以選擇飯後散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