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農曆三月三,古稱上巳節,除了踏青、春遊、辦歌會,很多人還要吃上一碗地菜煮雞蛋。
千百年來,地菜煮雞蛋因製作簡便,營養豐富,又具有祛風溼、清火,預防春瘟、預防頭痛、腰腿痛等作用,成為了一款頗受人們喜愛的時令美食。如何科學地食用地菜煮雞蛋?今日,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科副教授譚超詳細進行了科普。
地菜又名“薺菜”在春天常見,中醫學認為,薺菜性味甘、涼,入肝、脾、肺經,有清熱止血、清肝明目、健脾利尿消腫等功效。薺菜可全草入藥,因此,採摘的時候一定要連根一起,因為薺菜的根能“主治目澀痛”,可以使地菜的功效更全面。
春天裡,細菌病毒容易滋生,藥理研究表明,薺菜裡含有橙皮甙能夠消炎抗菌,抗病毒,還有增加體內維生素C含量的作用。另外,薺菜含有薺菜酸,能縮短凝血時間,有助於止血,經常有牙齦、鼻子出血的人是非常適合食用的,但是外科手術後需要抗凝的朋友就不太適合吃了。
薺菜的莖很細長,裡面含有豐富的粗纖維,可增強人體的大腸蠕動,促進糞便排洩,從而改善便祕,改善新陳代謝。
另外,薺菜的提取物可以有效擴張血管,有降低血壓的作用,這一功效對高血壓和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有益,但有低血壓的朋友就不太適合多吃地菜煮蛋,慎防血壓過低,引起頭暈。另外,薺菜含有類似麥角樣成分,有催產素樣作用,可能引起明顯的子宮收縮,所以孕婦也要儘量不吃地菜煮蛋。
譚超提醒,地菜煮蛋各地做法不一,有時候還會加入其他配料,這裡要特別注意了:做地菜煮蛋時,切記不要加食鹽,因為鹹味入腎,而地菜本是入肝、脾、肺經的,加了鹽會使它的藥用效果大打折扣了。既然不能鹽,為了讓地菜湯更美味,可以在煮的時候放幾顆紅棗或少許紅糖,既美味又入脾。還可以加上一點生薑這類的“辛”味食物,可使肝氣生髮,更好的改善“春困”不適。
為了加強祛風止痛的作用,不少人在做地菜煮蛋的時候會放入楓球(路路通)。有些人會撿拾路邊的楓球一起煮。其實,落在地上被撿到的楓球已經枯死,藥用價值已經大大降低,最好是在冬季採摘還掛在樹上的路路通。路路通掛果時間特別長,秋季已經成熟,來年春天才掉落,正因為路路通這種耐風的特點,所以它善治風邪,有很好的祛風通絡的作用。而且能通經,所以女子月經期的時候吃地菜煮蛋就最好不要放路路通,不然可能會造成月經量多,甚至崩漏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