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
世界上有兩種東西最難猜透,一種是女人的心,一種是變幻的天氣!
前幾天,北方暖陽高照,最高氣溫達到27℃,小編穿著還未來得及脫下的冬裝,望著街上衣著清爽的路人,感覺自己和他們都不是一個季節。
但是最近這幾天的天氣和溫度,簡直是直線下降,大風+下雨+降溫,實實在在詮釋了什麼叫"倒春寒"!
剛剛把秋褲、羽絨服洗乾淨收好的小夥伴們,是不是已經在瑟瑟發抖?厚衣服穿還是不穿?要風度還是要溫度?
春天本來就是一個考驗身體抵抗能力的季節,媽媽們總愛說的"春捂秋凍,不生雜病"什麼意思呢?
春天雖然氣溫升得很快,但是溫度並不穩定,這時早晚溫差大,夜晚氣溫還是比較低的,早換春裝,身體散熱要快於聚熱,容易導致呼吸道疾病。
那我們到底要不要聽媽媽的話進行"春捂"?小編覺得要先了解春天是一個什麼樣的季節。
春天是一個雖然寒冷,但生機勃勃的季節。
但是春天的天氣比較多變,有的人覺得中午太陽大又暖和,就給自己和孩子減少了衣服,結果到晚上氣溫下降,這樣就很容易凍著,所以才有了"春捂"的老話。
除了保暖,"春捂"還有一個原因,春天陽氣生髮,要保護好陽氣,如果被凍著,就無意中傷害了陽氣,影響我們接下來一年的養生節奏。這其實就是"春捂"的合理部分,也是我們必須遵循"春捂"規則的原因。
既然"春捂"有道理,接下來就說一說"捂"的位置,要學會捂到重點,只有捂對了,才能"不生雜病"。
遵循"上薄下厚"的原則來捂我們人體下肢離心臟比較遠,血液迴圈不如上半身,而寒自腳下生,所以下身要穿厚點,捂久點,而上身衣物可以適當減少。
有以下幾個部位需要重點捂著1、腳部
腳被稱作人體的第二心臟,分佈的穴位很多,對外界最為敏感。但是它離心臟最遠,血液傳送過來的路程最長。
媽媽們總愛說只要腳暖和全身就會暖和,所以鞋子一定要穿得厚實,不要早早換上單鞋,特別是這兩年流行的露腳踝,"美麗動人"是要付出代價的。
養成睡前泡腳的好習慣,既能促進血液迴圈,又能緩解疲勞。
露腳踝
2、腰腹部
腰部經常受涼,會造成腰背部的肌肉緊張而導致疼痛,雖然春光大好,但也不宜早早穿上短上衣,如露臍裝,讓腰部暴露在空氣中。
上腹部受寒,會引發胃疼,特別是有胃病的人尤其要注意。
下腹部受寒對於女性傷害很大,容易導致痛經、宮寒等疾病,女性朋友尤其要注意。
腹疼
3、頸肩部
現在的辦公族大多都會患有頸椎病,如果頸部受涼,就會導致疼痛加重。肩周組織關節也一樣,比較脆弱,禁不住寒冷,受涼後會導致肩部不適。
頸肩疼
所謂清明,即清淡明智之義。
《曆書》中記載:"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大約始於周代,後逐漸演變成一箇中國傳統節日。
清明時節的養生我們需要注意些什麼呢?清明時節天氣尚未徹底轉暖,此時在飲食方面,應儘量避免食用熱性食物,少吃辛辣助火食物。
這些性熱食物有"發散"作用,多吃容易消化不良,會對睡眠產生影響,引起面板過敏,甚至引發面板病。
面板過敏
想要降火,應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多喝水,將體內的"火氣"通過新陳代謝排出體外。
降火可適當吃些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菜、萵筍、芹菜、蒲公英、蓮子、百合等。味苦之食具有抗菌、解毒、去火、提神醒腦、緩解疲勞之功效。
萵筍
不過要注意適量,以免引發胃痛、腹瀉,老年人和兒童大多脾胃虛弱,更應該注意。
另外,脾胃虛寒、大便溏洩的病人也不宜吃苦味的寒性食品。
春天對應的季節是肝臟,推薦決明玫瑰菊花粥,此粥具有平肝明目、疏風解熱之功效,並且適用於偏頭痛、高血壓、大便乾燥等症狀。
決明玫瑰菊花茶
材料:決明子12克,玫瑰6克,菊花6克,大米50克,黃冰糖適量
方法:大米淘洗乾淨備用;鍋內放入決明子、玫瑰、菊花,煎汁後去渣,加入大米,用小火熬製成粥。喜歡甜食的小夥伴可適量放入黃冰糖。
總之,清明時節,陽盛陰伏;要避免肝氣過旺,多吃柔肝養肺之物,為夏天身體對抗暑溼侵襲打好基礎。
最後,清明還有一項儀式——祭祖,為已逝的親人、祖先,莊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與敬意,是我們中華民族敦親睦族、行孝品德的具體表現。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釋出於2019年4月11日的“春捂有訣竅,護好頭頸和腿腳,7大原則要牢記”:https://www.toutiao.com/i6678481935473312264/
釋出於2019年4月17日的“春季鼻塞打噴嚏,面板瘙癢紅斑,哮喘發作,該如何輕鬆度過?”:https://www.toutiao.com/i668074600324871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