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肝臟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器官,既排毒也藏血,中醫有百病從肝治的說法,『肝臟極為重要!』本文介紹肝臟和人體健康的各方面關係,以及保養方法。

在西醫的眼裡,肝臟是一個代謝系統,一個重要臟器,就像是人體的一個化工廠,它掌管著糖、脂肪、蛋白質的解毒、代謝,人體大部分的新陳代謝和有毒物質的轉化,所以它也是最易汙染的部門。

在中醫的眼裡,肝臟是一個部位,它有兩大功能,一是主疏洩,二是主藏血。

肝主疏洩,所謂疏洩就是讓你能夠疏通、暢達。(比如說人生氣了,時間久了,肝氣鬱結,就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也就是消化功能就差,所以人生氣了就不想吃飯。)

肝主藏血,肝臟不只管藏血,還管調節全身氣血執行,管血液分配。(比如說人在運動的時間,肝臟就把血液分配到四肢,女性朋友生理期前,肝臟就把血液分配到血海,即衝脈,那個時候肝臟的血液少了,柔韌性格就下降了,所以女性朋友總有那麼幾天會脾氣不好。)

一、肝與情緒的關係

肝主怒,怒傷肝,肝血太重,就容易造成面紅耳赤,頭暈,頭疼,這種就是肝火旺的表現,長期睡眠不足,會造成肝火越來越旺,表現為情緒暴躁,愛發脾氣,所以說人的充足睡眠可以養肝,可以使情緒能夠達到非常好的境界。反過來調整好自己的情緒,也利於養肝。

“肝藏血,心行之,人動則血運於諸經,人靜則血歸於肝藏”。“肝藏血,血舍魂”,“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因此肝參與精神神志活動。

二、肝與眼睛的關係

“肝開竅於目”,眼睛也是肝臟的“視窗”。眼睛經常發花、眼角乾澀、看不清東西,除了視力下降引起的問題,也可是肝臟功能衰弱的先兆。凡非外傷引起的視力下降均與肝氣血虛有關,如果肝臟溼熱重,眼睛表現渾濁而黃,如果肝火很旺,眼睛表現紅甚至發炎,如果肝氣虧,看書稍久就容易疲勞,進一步虧下去,便成近視眼了。反過來眼睛太過疲勞,用眼不當也會影響到肝臟。

肝開竅於目,在液為淚,肝主筋,其華在爪。

肝的經脈上聯於目系,目的視力,有賴於肝的疏洩和肝血的營養。淚從眼出,故肝在液為淚。道醫賦予了“肝”更廣範的意義,肝主筋,其華在爪,主要是由於筋膜有賴於肝血的滋養,爪為筋之餘,四肢抽搐、角弓反張、牙關緊閉、目珠斜視和上竄等症狀均與肝密切相關。

三、肝與心的關係

心主血脈,肝主藏血;心主神志,肝主疏洩,調暢情志。故心與肝的關係,主要表現在血液和精神、情志方面。

①血液方面

心主血,推動血液在經脈內執行不息;肝藏血,貯藏血液並調節全身各臟腑組織器官的血量分佈。心肝兩髒相互配合,共同維持血液的正常執行,只有血液充盈才心有所主,肝有所藏。

②精神和情志方面

心主神志,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肝主疏洩,調暢情志。精神和情志活動,均以血液為物質基礎,而心肝兩髒在血液執行方面關係密切。故心肝兩髒共同調節人的精神、情志活動。

心與肝相互影響,心肝陰血不足,往往互相影響。臨床上表現為心慌,心悸,面色不華,舌質淺淡,脈細無力,頭暈目眩,婦女月經澀少,失眠多夢等。

四、肝與膽的關係

肝與膽互為表裡,生理關係同樣非常密切。

肝主疏洩,膽主通降。膽汁的正常排洩,依靠肝的疏洩功能,而肝臟功能失常,勢必影響膽汁的分泌和排洩。反之,膽汁排洩不暢也會影響肝的疏洩。從功能上看,膽囊也是肝臟的好幫手,肝臟分泌的膽汁儲存在膽囊內,一旦我們開始進食,膽囊就開始收縮,於是膽汁流入腸道、幫助脂肪的消化。

肝與膽確實是一對“榮辱與共”的器官。肝病常常影響膽,膽病也常波及肝,有肝病的人更容易患上膽結石,另一方面,膽結石、膽道蛔蟲或腫瘤,也會使細菌“逆流而上”,引起肝臟乃至全身的感染。

五、肝與脾的關係

肝與脾主要是疏洩與運化,生血與藏血的關係。脾的運化有賴於肝氣的條達,而肝的疏洩、藏血,又需脾胃化生精微來供養。若脾失健運,生血乏源,可致肝血不足,若肝氣鬱結,疏洩失職,影響脾胃升降,運化失司,引起消化功能下降,食慾不振,可致“肝脾不和”;若脾胃溼熱,上蒸肝膽,使肝膽疏洩不利,可以引起黃疸。由此可見肝病可傳脾,脾病可及肝,它們是互相影響的。

六、肝與腎的關係

肝與腎主要是藏血與藏精的關係。肝藏血,腎藏精,肝腎同源,精血互生。肝血須要依賴腎精的滋養生化,腎精又須肝血化精不斷地補充,兩者相互依存,相互資生。

若腎陰不足、肝失滋養可引起肝陰不足、肝陽偏亢的所謂“水不涵木”的症狀;反之,肝陽久亢,消爍陰精,亦可加重腎陰虛損,出現頭痛、眩暈、腰膝腿軟,尿濁或水腫等症。這種關係主要表現在女子月經生理和男子排精功能。

七、肝與肺的關係

肝藏血,肺藏氣,肝氣與肺氣上下陰陽升降,以維持人體氣機的正常升降運作,氣血的執行,雖有心臟主管,但須有肺主治節及肝主疏洩作用的制約,兩髒對全身氣血的執行起著一定的作用。

若腎陰不足、肝失滋養可引起肝陰不足、肝陽偏亢的所謂“水不涵木”的症狀;反之,肝陽久亢,消爍陰精,亦可加重腎陰虛損,出現頭痛、眩暈、腰膝腿軟,尿濁或水腫等症。這種關係主要表現在女子月經生理和男子排精功能。

介紹完肝臟與人體其他臟腑健康的關係,再來看看肝臟的食療方法。

食療

肝病患者食療的原則是 : 綜合營養,合理搭配, 高蛋白質、適量的脂肪 、足夠的熱量及維生素以及適量的礦物質如鋅 、鐵 、銅等。

肝病患者口味宜清淡

炒菜應清淡,少放油,少食生冷、應多食蔬菜、水果,以補充足夠的維生素和纖維素,同時也有助於促進消化功能。

肝臟功能減退時常常影響脂肪代謝,臨床上常發現慢性肝炎患者合併肝炎後脂肪肝。因此飲食要低脂肪、低糖(過多的糖進入人體內易轉化為脂肪)、高蛋白。由蛋白質提供的能量佔全日總能量的 15%,其中優質蛋白佔 50%,如奶、蛋、瘦肉、水產品、豆腐等,但肝硬化患者切忌短期內大量食用高蛋白質食物,以防血氨濃度急劇升高,造成肝昏迷。

此外,肝病患者尤當禁食肥甘厚味及辛辣食品,過食肥甘辛辣之物易造成飲食積聚腸胃,日久鬱而化熱,加上致病之溼熱邪氣,溼熱合內鬱之熱,可加重病情而影響治療。

儘可能避免食用麻辣火鍋、海鮮發物、油炸油煎、動物內臟等不易消化的食品,應戒菸戒酒。綠色食品是保肝養肝的最佳選擇,對於新鮮的蔬菜,患者既可以生食,也可以煮湯,每日交換食用。

不要盲目進補,高蛋白、低脂肪食品有助於增強肝病患者的免疫能力,對於病情的好轉有一定意義,但中醫認為“虛不受補”,由於慢性肝病患者的肝功能有所下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也不宜吃得過多,應當根據自身的身體狀況,分次進補,

不要盲目服用補藥,否則容易加重脾胃、肝臟負擔。正常飲食即可提供足夠的營養,若要服用補藥,最好徵求專科醫生的意見。

倡導個性化的飲食

對於肝病患者的飲食,也須根據具體病證加以調配,即辨證配膳,食物同藥物一樣,也有寒、熱、溫、涼之性,酸、苦、辛、鹹之味,如羊肉、雞肉、蝦、帶魚等,味甘性溫,屬厚味溫補,適用於陽虛之證;

甲魚、木耳、河蟹、蜂蜜等,性味甘平或甘寒,宜於滋補肝病陰虛之體;

薏苡仁性寒瀉熱、味淡滲溼,赤小豆、綠豆味甘性微寒,煮粥或熬湯食用,有助於退黃。

食量應恰當。

患有肝病時,消化功能減弱,飽食常會導致消化不良,正所謂“飲食自倍,腸胃乃傷”。日常飲食應當少食多餐,避免暴飲暴食和過度飢餓,以免造成膽汁淤積,誘發疾病。

■對於已經出現食道或胃底靜脈曲張有出血傾向的肝硬化患者,應避免進食生硬、粗纖維、煎炸及辛辣等刺激不易消化的食品,吃飯不宜過急過快,保持大便通暢,不宜過於用力,以防發生曲張靜脈破裂出血。

注意:本篇內容僅為科普內容,不能代替醫生診治;如您有診治需求, 建議至正規醫院就診。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冠心病人平時飲食應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