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概述

月經是指子宮週期性出血的生理現象。女子一般在14歲左右月經即開始來潮,到50歲左右,即自行斷絕。中間除妊娠及哺乳期外,通常每月來潮1次,每次持續均為3—7天。凡是月經的週期、血量、血色和經質的異常,都屬月經不調。它包括月經先期,月經後期、月經先後無定期、月經過多、月經過少等。

中醫對月經先期,又稱為經期超前、經早。對月經後期又稱為經期退後、經期錯後,經遲對月經先後無定期又稱為月經延期。對經期延長又稱月水不斷或經事延長。

病因病機

中醫學認為本病與腎、肝、脾三髒有密切關係。腎氣充盛、肝脾和調,衝任脈盛,則經血按時而下。

如素體陽盛、過服辛辣,或肝鬱化火,或水虧火旺,熱擾衝任,或飲食勞倦、思慮傷脾、統攝無權,衝任不固,則致月經先期。

外感寒邪,血為寒凝,或久病虛,化源不足,血海不能如期滿溢,致月經後期。

或情志抑鬱,肝氣不疏,或腎氣虛衰,藏洩失司,衝任失調,血海蓄溢失常,致使月經先後無定期。

現代醫學認為,丘腦下部-垂體卵巢三者之間動態平衡的關係受到外界環境、精神情緒,全身健康狀況以及其他內分泌腺功能的影響後,任何一個環節不能保持此種平衡導致月經不調。

臨床表現

月經先期以月經週期提前7天以上為主證,甚至半月一行,連續兩個週期以上。可經色、經質的異常,一般經期、經量正常,但亦可合併經量過多,經期延長。

月經後期,指月經屬期超過7天以上,甚至40~50天一潮,並連續2個月經週期以上者。

月經先後無定期,屬月經週期的嚴重紊亂,其臨床表現無一定規律,可以連續提前個期,又見一次基後,或可以連續2個週期推後,忽見一提前或前後錯雜更迭不定。一般經量不多,經期正常,嚴重者可向崩漏或閉經轉化。

臨床必須以患者原有的月經規律而定。如偶爾超前或退後3-5天,也無其他不適,則不列入月經失調範疇。

辨證施治

1、月經先期

月經先期,臨分為兩型。

(1) 血熱

主證:經行先期,量多或少,色深紅成紫,質粘稠。伴面紅口乾,心煩易怒,少腹、乳房脹痛,小便短黃,舌紅、苔黃,脈數。

治則:清洩邪熱,涼血調經。

處方:關元(-),血海(-),太沖(-)。

虛熱,配太溪、三陰交,心煩,加神門。

穴方簡釋:任主胞胎,衝為血海,衝任脈氣調暢,則月事調和。關元為任脈經穴衝脈起於關元,且為足三陰交會之處,是調理衝任之要穴,刺之可清三陰經之邪熱而養陰。血海專調血分,能清血熱。太沖為肝經原穴,瀉之可疏洩肝火,清熱涼血。邪熱去,衝任調,經血按時而行。

操作方法:進針得氣後,施提插捻轉補瀉法。不灸。

療程:每天1次,10次為一療程。月經期間停針。

(2)氣虛

主證:經量增多,色淡質稀,神疲肢倦,納少便溏,舌淡,脈細濡。

治則:強健中焦,補氣攝血。

處方:脾俞(+),足三裡(+),氣海(+)。

月經過多,灸隱白;便溏,加天樞。

穴方筒釋: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能統血,脾氣旺則血有所統,故取脾俞益氣攝血。胃經合穴足三裡有調補脾胃、扶正培元,滋運化而助統攝之功。氣海為任脈經穴,可調一身之氣,氣為血帥,氣充而血統,鍼灸或艾灸能補氣攝血。

操作方法:進鍾得氣後,行提插捻轉補法。針後加灸,或用溫鍼灸療程:同上。

2.月經後期

通常因血寒引起者居多數。

主證:經期延後,量少,色黯有血塊,或色淡紅,質清稀,小腹痛,得熱痛減,畏寒肢冷,頭暈眼花,腰痠無力,小便清長,舌淡,苔白,脈沉遲。

治則:溫經散寒,調理氣血。

處方:氣海(+),中極(-),膈俞(+),歸來(-)。

頭暈眼花,加肝俞、脾俞。腰痠無力,加命門、太溪。

穴方簡釋:本證由氣血不充、寒入胞宮、衝任閉阻所致,宜用艾炷灸氣海、膈俞穴。灸氣海,可補益真元,溫通衝任,驅逐寒邪;灸膈俞,能養血理血,溫經行血。中極,調任脈而通胞宮,歸來善治月經失調病症,尤其對寒證更佳,具有溫通胞脈,散寒活血之功。

操作方法:進針得氣後,施提插捻轉補瀉法。氣海、膈俞採用灸法或針後加灸。

3.月經先後無定期

月經無定期,臨床分為兩型。

(1) 肝鬱:

主證:月經週期不定,經量或多或少,色紫紅,有塊,行經不暢,或有胸脅、乳房、少腹脹痛,噯氣食少,苔薄,脈弦。

治則:疏肝解鬱,行氣活血

處方:肝俞(-),期門(-),行間(-),血海(-) 。

穴方簡釋:肝俞、期門,俞募配伍以舒肝解鬱,條達氣機。行間,為肝經滎子穴,本“實則瀉其子”的針刺原則,瀉之以祛邪調暢肝氣。伍用血海,直達血分而祛瘀活血,以利氣行。四穴共奏疏肝解鬱,行氣活血之效。

操作方法:進針得氣後用提插轉瀉法,不灸。

(2) 腎虛:

主證:經行先後無定,量少,色淡黯,質清,或腰骶疼痛,或頭暈耳鳴,舌淡苔少,脈細。

治則:補益腎氣,培本固元

處方:腎俞(+),太溪(+),關元(+),三陰交(+)。腰骶疼痛,加腰眼。

穴方簡釋:腎俞、太溪,一為腎臟精氣集聚之處,一為腎經原氣彙集所在,刺之可調補腎氣以助封藏,充養衝任以調血海。關元、三陰交相配,可溫補下元真氣、調和肝脾腎三髒。下元固,髒氣和,則衝任通調,經血應時而潮。

操作方法:進針得氣後施提插撿轉補瀉法。酌情加用灸法。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淺談中醫養生的原理和方法(附養生食物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