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出現咽喉腫痛,並且伴隨著便祕的情況發生,我們一般都會說這是上火了,那你知道它為什麼叫上火嗎?我們身體裡的“火”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其實,這是因為我們體內的食物殘渣在大腸裡呆的時間過久,沒有水分的滋養大腸便會產生出我們所謂的“火”,這些“火”通過經絡傳到與肺相連的咽喉,這時候就會出現咽喉腫痛,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上火”。

出現這種狀況,首先要通便,如果大便通暢了,咽喉腫痛症狀可能也會隨著減緩。那又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大腸裡會缺少水分呢?

什麼是大腸經

大腸在功能上,除了替胃做傳導,排洩消化後的食物殘渣之外,另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吸收水分以儲存體液,並把大便硬化成型,方便排出體外。

如果大腸吸收水分的機能過強,或殘渣停留於大腸的時間過久,則大便會過於乾燥而導致排便困難,形成便祕,相對的,大腸吸收水分的機能減低,則大便即會如塘泥一般瀉出。

大腸經執行時間

【卯時】凌晨五點至早上7點:大腸經旺。此時排洩系統開始慢慢執行。隨著太陽升起,身體逐漸甦醒,然後排便。通常,在這個時候,沒有恢復足夠的熱量或沒有排便的人容易出現新陳代謝問題。人體也容易積聚不乾淨的體液或糞便。如果長期這樣會導致腸的負擔並引起許多疾病。中醫裡說“肺與大腸相表裡”,意思說肺經與大腸經相互絡屬,構成表裡關係,在生理病理上互相影響。所以在大腸經當令時對肺經進行按摩非常好,可以互通表裡,使肺經氣血更足。

大腸經的循行方向

絡穴是連線肺經和大腸經的穴位——列缺穴。當肺經循行結束後,肺經當中的“氣”有列缺穴連線到大腸經,進而開始大腸經的循行。先走食指的商陽穴,沿紅線方向向上循行,經陽溪、曲池至肩髃,向後與督脈在大椎穴處相會,然後向前進入鎖骨上窩,聯絡肺臟,向下貫穿膈肌,絡大腸。它的支脈,從鎖骨上窩走向頸部,通過面頰,進入下齒中,回過來挾著口脣兩旁,在人中處左右交叉,上挾鼻孔兩旁(迎香穴)。本經一側20穴,14穴分佈於上肢背面橈側,6穴在肩、頸和麵部。

與大腸經不調有關的疾病

由於與肺經為表裡經絡,許多肺經的問題均會影響到大腸經,若大腸經異常時,患者常出現牙痛(非蛀牙),頸部脹痛,面板粗糙,鼻塞,流鼻血等症狀,有些人會出現肩部至上背部疼痛或活動異常。

【大腸經實症】

大便祕結。腹部脹痛,不適。易患痔瘡,大腸燥化(吸水作用)機能增強,引起排便困難。肩部至上背部疼痛或活動異常。

【大腸經虛症】

腹瀉。氣候變化時,容易四肢發冷,顫抖。面板異常(出疹,騷癢)腹痛,腹鳴,大腸功能減弱,肩膀僵硬。

大腸經日常護養

經絡調理在於外調內養。“肺與大腸相表裡。”肺將充足的新鮮血液佈滿全身,緊接著促進大腸進入興奮狀態,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營養、排出渣滓的過程。

1、沿大腸經循行路線敲打按摩

經常敲打大腸經:使你代謝通暢,有很強的排毒效果,使你面板滑潤、口氣清新。最好在早餐前敲打大腸經,以幫助身體代謝掉昨晚沉積於體內的毒素!

沿大腸經的循行路線拍打,每次2~3分鐘左右,雙手交替進行。也可採用刮痧的方法將大腸內淤積的毒素刮出體外,尤其是二間、曲池等穴。

方法:坐在椅子上,手臂彎曲放在大腿上,用另一隻手從手腕開始往上敲打,經過肘部到肩部;也可以站著,讓手臂自然下垂進行敲打。

排便不暢時,敲大腸經小臂上的那一部分(以左臂為主,這對於常年便祕有一定的緩解和治療作用)。或推二、三間至商陽穴的部分,助排便順暢。

2、起床後先喝杯溫開水

晨起一杯溫水,也可稀釋血液,有預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3、保持樂觀愉快的情緒

上篇文章講過中醫認為,肺主氣,憂愁過度會影響肺氣淤滯不暢,所以憂愁傷肺。肺與大腸相表裡,大腸同受其傷。

保持樂觀、積極、Sunny、正能量、心懷感恩,會減少疾病的發生,是不花錢的良藥。

手陽明大腸經的飲食調養

宜食:茄子、菠菜、香蕉、蘑菇、木耳、玉米、扁豆、豌豆等。

便祕、腎陽不足最好的調理方法就是補脾腎陽氣。明代李時珍的《草本綱目》裡記載,炒核桃仁有補腎陽、益命門之火的功效。

也可以每天按足三裡穴5分鐘。這個穴位在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外1寸處。每天用拇指用力揉5分鐘,再配合吃核桃堅持兩個月就能見好。

小提示:

起床後喝杯溫開水,然後奔進廁所把一天積攢下來的廢物都排出體外吧!排出體外後,再來進行循經按摩大腸經。如果你起床後沒有便意,那麼可以躺在床上先進行循經按摩,結束後喝杯水再去排便。

長輩們總對我們說要吃早餐,不吃早餐對我們的胃有多大?為什麼要在早上7點到9點吃早餐?下期我們講:後天能量執行的泉源,十二經絡之足陽明胃經。我是小樂,關注我,帶你了解更多健康的小知識。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淺談體質與傷寒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