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春天時人們容易睏倦,到了秋天則容易疲乏,夏天時烈日炎炎容易打瞌睡,寒冷的冬季來臨時都喜歡在溫暖的被窩裡貪睡不起,彷彿一年四季都是適合睡覺的時候。

這句話最早的出處據說是來自孟浩然的《春曉》,其中的第一句詩就是“春眠不覺曉”,意思就是說春天的時候睡覺,不知不覺的天就亮了,對應了開頭說的“春困”。

我們每天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人們常常將“睡覺睡到自然醒,數錢數到手抽筋”當做人生樂事。但是古人通過他們的經驗給我們總結出了一句關於睡覺的俗語“人睡三覺,命比紙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難道我們這麼多年都睡錯了?

不睡懶覺——春眠不覺曉

古時候的人們從事農業生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順應季節的變化,所以天一黑就睡覺了。古人非常注重睡覺,他們認為睡覺不單是休息,更是一種養生。早在先秦時期人們已經有了自己關於睡覺的完整體系,《黃帝內經》中就有關於睡覺和睡發的詳細介紹。

古人認為亥時睡覺最佳,也就是“人定”之時,“奄奄黃昏後,寂寂人定初”。按照現代的演算法就是晚上的9點到11點,意思就是說夜已深了,人們應停止活動安歇睡覺了。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醫術《十問》中也說:“一夕不臥,百日不復”,如果晚上熬夜不睡覺,精力一百天也恢復不了。蘇東坡在宋代被認為是最會睡覺的,他從不睡懶覺,每天五更便起,喜歡睡片刻的回籠覺。

到了現代人們提倡夜生活,上班族工作壓力大,每天都要早起上班趕時間,到了週末約上三五好友一起去減壓,第二天肯定就會懶床,當然存在這種現象的還有上學的學生。有時候能一覺睡到中午,甚至下午。

睡懶覺自然不會起床吃早飯,當然也就沒有了運動,一天中陽氣最盛的白天都是在睡眠中度過的,周而復始惡性迴圈,就有了上班族的亞健康。所以古人說不睡懶覺是有一定道理的。

不睡晨昏顛倒覺——反面人物,遼穆宗耶律璟

晨昏顛倒很好理解,就是白天的時間用來睡覺,晚上出來活動。古時候不像現在一樣整個晚上都是燈火輝煌,想要吃個宵夜到處都有飯館,還有各種娛樂活動。古代社會奉行“宵禁”,所以一到晚上街上就沒有人活動了,所以不存在晨昏顛倒。但是有這麼一個君主起了個壞的作用。

這個人就是被稱為“睡王”的遼代皇帝耶律璟,剛剛登上帝位不久,就開始不思進取。每天晚上飲酒作樂一直到天亮,然後白天的時間就一直在睡覺,什麼都不管了。還經常吃“延年益壽”的丹藥,但是隻活了39歲就一命嗚呼了。

這種全然不顧作息規律,只能讓自己的身體狀態越來越差,古人提倡的不睡顛倒覺同樣也適合當下的年輕人。

不睡悶頭覺——睡時不可掩面

古人認為睡前不可動怒,睡時不可掩面。睡覺之前出現大的情緒波動就會導致氣血紊亂,有可能導致失眠,甚至疾病。而且有的人喜歡生氣的時候蒙著頭,整個臉埋在被子裡睡覺。其實這是一種十分不可取的行為,當然古代還沒有缺氧這個詞,但是這樣的睡眠方式古人已經感到極大的不舒服,尤其是生氣的時候,長此以往很容易生病,所以古人說不睡悶頭覺。

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古人所說的“不睡三覺”,是指的三種不好的睡眠習慣。如果總是處在這樣一種狀態,當然“命比紙薄”。其實這是古人的一種忠告,只有良好的生活作息才能保證健康的身體狀態,才更能積極的面對生活,所謂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嘛。

其實古人對睡覺姿勢和朝向還有一定的研究,足以看出古人對於身體健康的重視,我們何不效仿一下古人呢?

你的睡覺習慣好嗎?

參考資料:《春曉》《黃帝內經》《孔雀東南飛》《十問》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養生”用英語怎麼說?用英語談談我們的養生智慧你能說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