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熬中藥,很多年輕人甚至中年人都要緊皺眉頭,大概只有老年人對自己熬中藥才情有獨鍾。確實,熬中藥是件挺痛苦的事:不論三伏天還是三九天,要守著灶臺,聞著滿屋子的藥味,還要耗時耗力的時刻關注著藥鍋裡的藥,實在是很磨人的事。
雖然費時費力,但熬藥卻是個非常有內涵的技術活。
中國自古以來熬藥都要在病榻之前。病人除了可以通過服用藥汁達到治病的目的以外,還可以通過聞空氣中散發的藥香來治病。所謂的“藥香”其實多是藥材中“揮發油”的成分,正是藥物發揮其走竄疏散效果的有效成分。尤其在治療外感疾病以及氣鬱所致的疾病時,聞藥香可以使得治療效果事半功倍。
說到熬中藥,就免不了要順便產生一個副產品:藥渣。
大部分的人將中藥熬好以後,藥渣就拋棄了。
也有患者會說:“我覺得那藥渣熬兩遍就倒了真可惜,我都熬個3-4遍才倒掉。”
過早拋棄或是太過物盡其用其實都是不合適的。
過早拋棄,藥渣確實有部分藥效浪費了。但是熬煮次數過多,所獲得的藥效已經與付出的水、火、時間等不成正比了,而且多次煎煮增加了大量水分,有不少人會因為一次飲用太多的液體導致胃脘不適,反而不利於堅持。
一般情況下,湯藥自己煎煮的時候,煎煮兩遍即可,最多不超過三次。
但此時的藥渣確實還留存了一定的藥效。那麼我們可以通過什麼方法來“物盡其用”呢?我給大家推薦三種簡單易操作的方法。
1.藥浴:藥浴屬於中藥外治法,可以讓藥物效果通過面板滲透。
通常進行藥浴的時候,是用中醫師針對患者情況經過辨證論治配伍出來的處方,煎煮後直接進行藥浴。
藥浴的好處在於不經過胃腸道消化,對人體腸胃、肝、腎等功能影響小,可以使藥物更快、更直接的作用與病灶區域性。最適合骨關節病、面板病等的患者。
我們平時煮湯要後留下的藥渣,經過再一次的煎煮,也可以將藥物中殘存的藥效溶出,通過藥浴的方法經過面板滲透作用與人體。當然,這個效果要比第一煎、第二煎的藥液效果差一些。但作為物盡其用,加強療效來說,卻是不錯的選擇。
藥浴並不是一定要將人整個泡在藥桶裡,而是可以根據患病的情況進行區域性藥浴。比如關節病、面板病的患者,可以對於區域性的病灶進行藥浴;睡眠不好、高血壓等患者,可以通過足浴。
2.熱敷:將剛剛獲得的藥渣,趁熱倒入布袋中,外面裹上毛巾,趁手感溫熱時對區域性進行熱敷。可以通過藥物的熱氣,開啟人體的汗孔,將部分藥效透入人體。這樣的藥包熱敷,也是物盡其用的很好的選擇。
尤其是骨關節疾患、胃腹冷痛、腰背畏寒等疾病的患者,更為適用。
若為骨關節疾患,可以諮詢開具處方的中醫師,根據情況在藥渣內適當的摻入具有舒筋活絡、化瘀止痛效果白酒或食醋。若是胃腹冷痛、腰背畏寒的患者,也可以諮詢開具處方的中醫師,根據情況在藥渣內適當的摻入具有溫陽散寒效果的薑汁。
3.另類用法:
另類的原因是,這事其實和治病沒太大關係。不過經常聽愛好養花的划著說,中藥渣是一種很好的花肥(瀑布汗)。
聽有經驗的養花人介紹:建議先將中藥渣兒裝入缸、桶等容器內,拌進種植用的土壤,再澆些水,漚上一段時間,待藥渣兒腐爛後使用效果更好。但是藥渣做的肥也不宜放得太多,濃度太高反而不利生長。
中藥大多是植物、動物以及礦物成分,其中富含各種植物生長所需的氮、磷、鉀類肥料。將中藥渣當作底肥放入盆內,或者直接拌入栽培土中,可以為植物提供豐厚的養料。
熱敷、藥浴也是有一定適應症和禁忌的。
一般來說說,熱敷、藥浴的時間不宜過長,溫度不宜過高,避免藥物與溫熱的效果相輔相成,迫使人體出汗過多,損傷津液。
另外,區域性面板破潰的患者,不宜簡單的使用藥渣外敷或者藥浴的方法。
糖尿病的患者,區域性面板熱敏感度低,進行熱敷、藥浴一定要掌握好溫度,可以讓周圍的人幫忙試試溫度,或是藉助溫度計幫忙。避免燙傷。
此外,熱敷、藥浴的時間應在飯後半小時以後。飯後半小時內,人體氣血都在供應胃腸消化,此時熱敷、藥浴,會使得人體氣血集中於體表,妨礙消化功能,引起胃腸道不適。
最後提醒大家,不論是熬中藥、還是藥浴,都應避免選用金屬盆。尤其是鐵盆、鋁盆、銅盆,這些金屬不穩定,容易與中藥成分相互作用,妨礙治療或引起其它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