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蕁麻疹是一種過敏性面板病。其表現為面板突現疹塊,大小不一,此起彼伏,奇癢難忍,遇風易發,故多稱“風疹塊”,又因其時隱時現,故亦稱“隱疹”。

本病外由風寒或風熱之邪挾溼襲表,邪鬱肌膚,玄府不通,邪不得宣洩透達,鬱發而成。內與體質特異有關,多由食魚蝦、蛋品,或接觸某些動、植物或藥物或本患腸道寄生蟲病等因素誘發本病。

為什麼說有風、寒、熱、溼邪?依“辨症求因”之法反推之即得,因其起病急,變化快,癢無定處,似風邪“善行數變”,其發於體表肌膚,而風“易傷陽位”,肌膚即陽位。寒熱之分,依所發疹,因顏色為辨,疹色白者為寒,疹色紅者為熱。因疹塊高出面板,呈腫脹狀,《內經》說:“溼盛則腫”,“辨症求因”是中醫認識病因的主要方法。

治蕁麻疹,外祛風寒溼熱之邪,無論偏寒偏熱,祛風、除溼決不可少,內調營衛益氣固表亦屬必行之法。

我治本病,以“愈風脫敏消疹湯”為基礎方,辨寒熱而加減施治。

方如下:

生黃芪 桂枝 白芍 防風 荊芥 蟬衣 浮萍 白癬皮 地龍 烏梅 紅花 地膚子 殭蠶 炙甘草

[按]據臨床觀察,雖然辨風寒型,還是風熱型,可以舌象、脈象,渴與不渴等多方面確認,但本病辨寒、熱型別的要點是以疹塊色紅還是色白為辨,紅疹為熱,白疹為寒,以此指導用藥寒、溫最為有準。

無論屬風寒型蕁麻疹,還是屬風熱型蕁麻疹,活血藥都是不可缺少的,因為前人有“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的經驗之談,此語是清·程鍾齡《醫學心悟》所說,屬風熱者多用赤芍、丹皮等,屬風寒型多用川芎、紅花等,祛溼藥如苦蔘、晚蠶砂亦多在必用之例。用生芪、桂枝有可能發疹増多,與患者說明無礙,過後疹會減退,癢會減輕。伴脘腹疼痛者,酌加白芷、甘鬆。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控制血壓 這5條你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