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們經常將患阿爾茨海默病的老年人稱做老頑童,其實,孩童是在進步,是在不斷的取得能力,而阿爾茲海默病患者則是在悄悄的喪失能力。
(題外話:對這兩個群體--老人與兒童--的關愛,彰顯的是社會的文明程度)
阿爾茲海默病,就是人們常說的老年痴呆症,在中國的發生率為3.1%。主要發病人群是老年人,年齡愈大,發生率愈高,80歲的群體為22%。
年輕人並非不會患本病,有記載的最小發病年齡是36歲。
在我囯,空巢老人是該病的高發群體,在患者總數中佔了六成。
阿爾茲海默病的臨床症狀以大腦蔞縮和功能衰退導致的痴呆為主。
常見的表現是:
1.忘性大:例如,不斷的重複提問同一問題、常遺忘個人財物、幾分鐘前剛發生的事情就忘了、經常迷路走失;
2.精神行為和性格異常:情感淡漠,面部表情平淡、做事情缺少主動性、沒有慾望、對先前感興趣的事情不感興趣。有的病人還可能出現妄想或幻覺,甚至失去正常人的羞恥感和道德心。比如,我曾見過當眾解褲子的患者(不明白的人稱其為耍流氓,實則是病態,就如同新冠肺炎咳嗽、發燒等某一表現一樣。但卻是特別令人痛心和揪心的一個表現!)。
3.失能:當逐漸發展到中期和晚期時,生活自理能力明顯下降,吃飯、如廁、穿衣都需要他人提醒和協助,嚴重者不能辨識家人與熟悉的物品,大小便失禁,不能獨立進食,行走困難,需要輪椅幫助,甚至臥床不起。失智與失能,往往是相伴的!
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加劇,阿爾茲海默病己經成為嚴竣的社會問題。
遺憾的是,當前國人對阿爾茲海默病普遍缺少應有的認識與了解。這一方面是一些人錯誤地感到痴呆是難堪和不光彩的事,甚至產生病恥感,不敢承認自已(在初期)或家人患有本病;一方面也是由本病特有的隱匿性和漸進性造成,以致家屬往往將病人的異常表現與正常衰老過程混淆(老頑童?)。
在我囯,有人估計,超過90%的痴呆患者從未被人帶去就過醫。所以,家屬與公眾對本病應該有所了解,特別要對痴呆老人的出格行為給予充分的正確理解。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
在本文中我主要敘述了該病表現,關於發病機理與預防、治療等,請見另文。相信我的介紹會對各位了解阿爾茲海默病有所啟示。
阿爾茲海默病不能根治,但早治療和晚治療的後果差別很大。儘早預防、儘早發現、儘早治療能延緩病程進展,至少能使病人多幾年生活自理。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
所以,筆者特別提醒老年人的子女:當發現老人有"丟三落四"、"說了就忘"的記憶力減退、凡事沒有興趣、話語含糊等情況,以及出現行為、情緒、性格的改變(比如,原來很大方的人,變得非常吝嗇,好四處藏東西;原來很有脾氣和個性的人,變得特別溫順聽話等),便很可能就是發生阿爾茲海默病的先兆,或者已進入了疾病的初、中期,家屬便應及時攜領老人到正規醫院就診。
良好的生活與飲食習慣,健康的生活方式,遠離菸酒、積極治療高血脂症等慢性病,則可以降低發病風險(將在另文敘述)。做為個人,最重要的乃是:主動調整自己生活與飲食,要有自已的愛好與精神寄託,以及多同親朋接觸和聯絡,不脫離社會,儘可能多的參加各種活動,要努力接受新鮮事物。總而言之,對抗痴呆首要的,就是保持積極心態。
劉政 主任醫師,做過十年臨床醫生。上世紀八十年代留學日本,從事營養保健工作30餘年。出版專著九部。
祝願普天下之男女老幼,人人幸福!快樂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