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您知道多少?
一、概念
下肢動脈硬化性閉塞症,是動脈粥樣硬化累及下肢動脈導致動脈狹窄或閉塞而引起肢體缺血癥狀的慢性疾病,是全身動脈硬化性疾病在下肢的表現,病變特點是以累及大中動脈為主,多見於中老年病人。
年齡多大於45歲,男性多於女性。往往同時伴有其他部位的動脈硬化性病變。
二、危險因素
高血壓,高脂血症,吸菸,肥胖,糖尿病,情緒緊張,家族史,生活不規律。
三、易患人群
1.中老年人
2.高血壓、高血脂、高(血液)粘度、高煙癮的人
3.冠心病、發作心梗的人、房顫的人、動脈粥樣硬化和腹主動脈瘤的人群
四、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的重要區別
1.首先高血壓主要累及下肢,踝以上大中型動脈。主要特點是血管代償性的血管壁增厚,彈性變差,甚至有的發生動脈粥樣硬化,還有的可以發生動脈瘤、主動脈夾層。
2.糖尿病累及小動脈微動脈,其典型改變是微迴圈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常見於糖尿病足。
3.高脂血症累及大動脈、中型肌彈力動脈。
五、臨床表現
1.輕微症狀期:早期患肢感覺發冷、涼,輕度麻木,活動後易感疲乏。
2.間歇性跛行期:活動後患肢疲乏無力、肌肉疼痛、痙攣,休息數分鐘後症狀逐漸緩解。
3.靜息痛:在患肢休息時也感到麻木、疼痛,尤其夜間疼痛加重。
4.組織壞死期:肢端出現缺血性潰瘍或大面積壞死。
5.特徵性表現:間歇性跛行——為運動性疼痛,常在步行中出現供血不足部位的沉重、乏力、脹痛、鈍痛、痙攣痛或銳痛,或肢端的明顯麻木感,迫使病人止步,休息片刻後疼痛緩解,周而復始。
六、臨床體徵
1.面板蒼白、皮溫降低、面板變薄、肌肉萎縮;
2.患肢遠端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
3.麻木、不能運動。
4. 肢體缺血性潰瘍或組織壞死。
七、危害
造成迴圈障礙,引起肢體損傷,輕者影響運動功能,重者可形成趾潰瘍及壞疽、足潰瘍及壞疽、小腿部潰瘍及壞疽等。
西方國家動脈硬化閉塞症發病率較高,在美國70歲以上人群中發病率為10%;37~69歲人群中發病率1%~2%目前每年約有10萬人次接受外科治療。
在中國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改變及人口老齡化以及無創傷血管檢查技術的普遍應用,目前ASO已成為中老年人常見的周圍血管閉塞性疾病。
作為中老年人,作為有動脈硬化危險因素的高危患者,如果出現上述臨床表現及臨床體徵時,應及時就診醫院評估病情,及早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文章:高峰 | 山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內分泌一科
配圖: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