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盼望著 盼望著

明媚的春天終於來了

但“乍暖還寒時”氣溫忽高忽低

晝夜溫差大

一不留神就容易生病

俗話說“春捂秋凍,不生雜病”

為了一整年的健康

在穿衣方面仍然需要“捂一捂”

● 如何科學春捂? ●

春捂並不是無原則地增衣或是減衣,而是需要根據臨界溫度、時間、溫差溫度、持續時間來決定。如此,才能做到科學春捂,養護身體。

1.臨界溫度

15攝氏度是一個臨界值。研究發現,對於老年人或體弱多病的人來說,15℃可以作為捂與不捂的臨界溫度。

當低於15攝氏度時,建議繼續穿著厚衣服。但要注意,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所以對冷熱的感知也有差異。

如果超過15攝氏度,大家可以根據自身情況來減少衣物。如果“捂”著時並沒感到不適,即便氣溫稍高於15攝氏度也不必著急減衣。

2.時機

初春氣候變化大,溫差也大,雖然要比冬季暖和一些,但人體內的陽氣還未及時發散出來。當氣溫突然降低,或是遇上倒春寒,抵抗力差的人很容易生病。

當清明過後,氣溫逐漸回升並趨於平穩,這個時候,大家可以根據天氣情況,適時減少衣物即可。

3.溫差溫度

捂不捂還要看日夜溫差是否大於8℃。

由於春天的氣溫變化讓人捉摸不定,早上會很冷,中午又熱的冒汗,晚上溫度又降低。穿衣稍不注意,就可能因為受涼而生病。

4.持續時間

有人要問,捂多久才算是合適的。一般來說,1-2周已經可以了。隨著往後氣溫的回升,衣服便可適當減少。

另外,還要因人而異。有專家發現,當氣溫回升後,再捂7天左右,身體才能適應,而對於體弱或是高齡老人,則需要捂14天以上。

● 春捂都捂哪? ●

古人認為,寒多自下而生。現代醫學也認為,人體下部的血液迴圈要比上部差,很容易受寒冷侵襲。所以,我們要捂好身體的關鍵部位,比如背部、腹部、腳部。

捂好背

背為陽中之陽,擁有人的脊椎以及背部經絡,與心肺相通,如果受到寒冷刺激,風寒之邪極易透過背部侵入人體。

背部受寒冷刺激會影響區域性肌肉或內臟,從而誘發健康問題。除了引起腰痠背痛外,還會通過頸椎、腰椎影響上下肢肌肉及關節、內臟。

捂好腹

肚臍和腹部與其他部位不同,臍下無肌肉和脂肪組織,血管豐富。並且,腹部也是胃、脾、腸的聚集地。如果腹部受涼,很容易引起胃腸功能紊亂,出現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系統疾病。

捂好腳和膝蓋

下身的血液迴圈比上身的要差許多,且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神經末梢豐富,很容易受到外界寒氣的侵襲。

一旦雙腳或膝蓋受寒,就會使抗病能力下降,引發疾病,比如關節炎、痛風、滑囊炎等。所以,在氣溫較低時,一定要穿上厚褲子、襪子、鞋子,注意保暖,防止腳部和膝蓋受涼。

● 兒童和老人的“捂法” ●

兒童和老人作為兩類特殊人群,由於他們身體的特殊性,需要在氣溫不定的春天多加防護,以防產生各類疾病。

兒童

如果家長想知道孩子是否穿的薄,可以摸摸孩子的脖子。只要脖子溫熱,說明孩子並不冷。

孩子的春季穿衣可以採用“洋蔥式穿衣法”,原則是“下厚上薄”。內層可以給孩子穿易排汗吸溼的衣物,中層衣物主要是為了保暖,最外層為防寒防風。

但要注意,孩子身上有2個部位不能“捂”。

第一是頭部。因為身體散發的熱量有三分之一會通過頭部,如果頭部過熱,會很容易引起孩子頭暈頭昏、煩躁不安。

第二是胸部。如果衣服穿的很臃腫,會使孩子持續高熱且胸部受壓,影響孩子的呼吸與心臟功能,從而引發嬰幼兒捂熱綜合徵。

老人

對於中老年人而言,由於他們的抵抗力、免疫力下降,抗病能力差,如果受到寒冷刺激,身體很容易出現問題。還會加重老人自身的基礎性疾病,如高血脂、冠心病、高血壓、風溼等。

所以老人要時刻注意晝夜溫差的變化,不要過早換掉厚衣服和厚鞋子等保暖裝備。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糖友”也能吃的水果清單都在這裡,趕緊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