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中醫沒辦法,而是中醫沒機會
通常,都認為中醫只是治一些慢性病,用一些調理的方法。
遇到一些急重症,也都是求助於西醫。
其實,中醫治病也是分輕重緩急的,對於一些急症,中醫也有其獨到之處。
中醫也不是慢性子。
中醫治病的原則是:急則治標,緩則治本,標本兼治。
①急則治標
是指在病症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或影響對本病治療時所採用的一種治療原則。
如大出血的病人,如果短時間內出血量很多,甚至危及生命時,不管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出血,必須第一時間採取緊急止血措施,待血止病情緩解後,再根據其出血的病因病機予以治本。
又如水鼓病,當出現大量腹水,呼吸喘促,大小便不利等急重症狀時,應即用逐水通便之法先治其標,待大小便通利,腹水減輕或消除後,再調理肝脾以治其本。
②緩則治本
病症緩而不急時採用的治療原則。
此方法多用於慢病或急性病、重症恢復期。
如風寒頭痛,風寒之邪阻滯經絡的病因為本,頭痛的症狀表現為標,採用疏風散寒法針對本質進行治療,風寒之邪一除,則頭痛自解。
是標病和本病錯雜並重時採用的一種治療原則。
如陽熱內盛,陰液虧損,出現腹滿痛而便結,如果單用清熱瀉下以治標,則進一步傷正;
如果僅用滋陰生津以治本,則則熱邪又不得祛除,只有採用滋陰與瀉下並舉的標本兼治的方法,才能使正盛邪退而病癒。
這就是中醫治病的機動靈活之處。
中醫總是當配角,給配角一次機會,也可以拿奧斯卡大獎。
但是誰給?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