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喜歡喝酒的朋友難免會因身體原因在喝酒期間又會服藥,而有些藥或食物服用期間是不適合再喝酒了。

為什麼呢?小編先從酒在體內的代謝說起,飲入的酒精80%在小腸上段吸收,約90%的乙醇在肝臟代謝,酒進入消化道後,消化道粘膜上的乙醇脫氫酶把少部分酒精轉化為乙醛,其餘大部分酒精進入肝臟,通過肝臟的乙醇脫氫酶轉化為乙醛(如果體內維生素B6不充足,乙醇就會轉化為乙醚,麻醉劑),然後依靠乙醛脫氫酶和肝內的P450把乙醛氧化為CO2和水排出體外。

而且過量喝酒對身體是有的影響的,酒精是親脂性小分子物質,容易透過血腦屏障作用於腦部,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損傷,可以導致多種神經系統疾病的發生。乙醇是一種有機溶劑,對胃粘膜有很強的腐蝕性,破壞表面黏液層和黏液細胞,進而破壞胃粘膜的正常代謝所需的生理環境。乙醇在胃粘膜代謝為乙醛後,乙醛與胃蛋白結合,破壞胃粘膜屏障,對胃粘膜造成損傷。大量飲酒還會形成代謝性酸中毒還可引起糖代謝異常。

喝酒對藥物的影響

1、 解熱鎮痛藥:服用阿司匹林、撲熱息痛、吲哚美辛等解熱鎮痛藥時飲酒,會加速破壞胃粘膜,加重胃病或引發胃出血。

2、 降血糖藥:酒精可刺激胰腺中的β細胞,增加胰島素的分泌,若在使用降糖藥物(格列苯脲、二甲雙胍、胰島素等)期間大量飲酒,很容易出現低血糖反應,出現頭暈、心慌、出冷汗,並可誘發乳酸血癥。

3、擴血管藥物:如尼可地爾、硝酸甘油、硝酸異山梨酯等,這些擴血管藥物通過擴張冠脈改善心肌供血,減少心絞痛發作,是冠心病患者的常用藥。但是用藥期間飲酒可引起全身血管擴張,血壓下降,一方面會增加體位性低血壓風險,另一方面可能會加重心肌缺血,誘發心絞痛或心梗。

4、 降壓藥物:包括利尿劑(如呋塞米、氫氯噻嗪、阿米洛利)、α受體阻滯(如特拉唑嗪)、中樞性降壓藥物(如可樂定、甲基多巴),這些降壓藥物通過減少血容量、擴張血管等機制達到降壓目的。而酒精及其代謝產物也都有明顯的擴血管效應,一部分人可能僅僅表現為臉紅,但是在合用降壓藥物的同時,可能會出現體位性低血壓,表現為體位改變後頭暈、黑朦,甚至暈厥。

5、 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等,這些抗血小板藥物本身就會輕度增加出血風險。而飲酒可直接引起胃腸道粘膜損傷、破壞胃粘膜屏障,因此應用抗血小板藥物期間再大量飲酒會增加消化道出血可能。

6、 其它藥物:在服用鎮定催眠及嗎啡類藥物的時候,最好不要飲酒,有可能會增加這些藥物的副作用,甚至出現中毒現象。有些感冒藥、止咳藥中含有咖啡因,在服用這些藥物的時候,儘量避免飲酒;服用西咪替丁後,即使少量飲酒,也會引起急性或慢性酒精中毒。因為藥物抑制了胃內的乙醛脫氫酶,影響乙醛代謝,使血液中酒精濃度持續保持在較高水平,甚至達到"醉酒"程度;在服用某些抗過敏的藥物時,不要同時飲酒,不利於過敏性疾病的恢復。

順便了解一下與酒相關的可致命的雙硫侖樣反應

雙硫侖是一種戒酒藥物,服用該藥後即使飲用少量的酒,身體也會產生嚴重不適,而達到戒酒的目的。許多藥物具有與雙硫侖相似的作用,用藥後若飲酒,會發生面部潮紅、眼結膜充血、視覺模糊、頭頸部血管劇烈搏動或搏動性頭痛、頭暈,噁心、嘔吐、出汗、口乾、胸痛、心肌梗塞、急性心衰、呼吸困難、急性肝損傷,驚厥及死亡。

雙硫侖的作用機制,雙硫侖與乙醇聯用時抑制肝臟中的乙醛脫氫酶,使乙醇在體內氧化為乙醛後,不能再繼續分解氧化,導致體內乙醛蓄積。

與酒易發生雙硫侖樣反應的藥物和食物

頭孢類:頭孢哌酮鈉、頭孢美唑、頭孢米諾、頭孢孟多、拉氧頭孢、頭孢甲肟、頭孢唑啉、頭孢克洛、頭孢曲松等。其中以頭孢哌酮鈉及頭孢哌酮鈉一舒巴坦鈉最敏感。

咪唑衍生物:甲硝唑、替硝唑等。

其它:呋喃類如呋喃唑酮(痢特靈)、氯黴素、酮康唑、灰黃黴素、磺脲類降糖藥如氯磺丙脲、格列美脲、甲苯磺丁脲、苯乙雙呱、華法林等。

可能引起雙硫侖樣反應的食物,有文獻報道,除白酒、葡萄酒、啤酒外,某些食物如:乳酪、蠶豆、菠蘿、香蕉、腐乳、動物肝臟、發酵食品、淹漬品、松花蛋、蚌殼類均含有豐富的絡胺、多巴胺、5-羥色胺、組胺酸、苯丙氨酸、色氨酸、酪氨酸、3,4-羥苯丙氨酸等成份,這些食物與乙醇代謝途徑相同,若如同時服用頭孢類抗生素,則也可能出現雙硫侖樣反應。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艾灸讓血管暢通 , 遠離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