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陰陽平衡對人的身體健康起著重要作用,簡單理解,人的一生是一個陽氣衰減的過程。
陽氣,與陰氣相對應;陽氣是人體物質代謝和生理功能的原動力,也是決定人體生殖、生長、發育、衰老,甚至死亡的重要基礎。
人的一生,“陽強則壽,陽衰則夭”,而人之生長壯老,皆由陽氣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陽氣為之化。
提醒:陽氣不足,會有5種表現,若佔了兩種,就該注意了!表現一:手足冰涼
中醫認為,陽虛則寒。
陽氣主溫主外,如果一個人的陽氣不足,會讓人感到形寒肢冷,尤其是手足,中醫稱為“四末”,是指肢體的末端。
人體內的氣血,執行到手足需要陽鄰勺推動,如果陽氣不足,推動力會減弱,就會導致手足氣血不足,從而出現手足寒涼而不溫。
表現二:免疫力低下,易感冒
當一個人的陽氣不足時,會導致身體免疫力下降,尤其在季節更換時節會明顯,容易患上感冒,還不容易好,持續時間會比較長,這時,就應注意了。
表現三:女性宮寒腹痛
“宮寒”是中醫的範疇,簡單說,就是“子宮寒冷”,而中醫所說的“子宮”包括子宮、卵巢等多種器官,也可以理解為女性特有的器官。
“宮寒”可導致月經週期延長、月經量少且色黑,有血塊、月經前或經期小腹疼痛,熱敷後可得到緩解、白帶清稀帶多等表現。
臨床上認為,女性宮寒腹痛,可能與自身體質有關,如那些手腳冰涼的女性,多數是因陽氣不足,導致的宮寒。
表現四:食慾不振、大便溏稀
中醫認為,陽氣不足可使各個臟腑出現陽虛表現,當出現食慾不振、噁心呃逆、大便溏稀等表現,要考慮脾陽虛了,尤其是吃完寒涼食物後,出現拉肚子的情況。
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如果飲食上不注意,很可能會導致脾陽虛。
表現五:腰膝痠軟、小便頻數
中醫認為,“腎乃先天之本”,而“腰乃腎之府”,當出現腰膝痠軟、小便頻數時,或是腎陽虛導致的。
腎“怕”寒冷,而寒冷會使陽氣削減,所以,容易出現腰膝痠軟等不適。
勸你,保護好陽氣,做好3件事:第一:保證良好睡眠,儘量在23點之前入睡
如果一個人長期熬夜,會使睡眠不足,還會出現精神渙散、頭痛、眩暈、肌肉痠痛,甚至出現疲勞等表現。
如果一個人長期缺乏睡眠,處於過度疲倦的狀態,身體會出現耗氣傷血的變化,中醫上認為,“心勞則血損、肝勞則神損、脾勞則食損、肺勞則氣損、腎勞則精損”,所以,保證良好睡眠很重要。
中醫認為,23點至凌晨1點是膽經當令時間,這段時間正是培補正氣、陽氣的最佳時間,所以,儘量在23點之前入睡。
第二:適量運動,晒晒太陽
平時可適量運動,有助於提高新陳代謝,促進機體出汗排毒,同時還有利於排出體內寒溼,利於臟腑健康。
中醫認為,督脈乃諸陽之海,也就是說,人體內的陽氣通道在督脈,而督脈運動的地方是脊柱這一條,所以,平時鍛鍊督脈有助於補充陽氣,如五禽戲、八段錦等。
還能在天氣好的時候,出來晒晒太陽,有助於補陽氣、排寒溼,還能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預防骨質疏鬆症。
第三:避免吃寒涼食物
中醫認為,寒涼可損耗陽氣,如果平時吃寒涼食物較多,就容易損傷體內陽氣,尤其是在夏季,容易被人忽略。
寒涼食物會使脾陽虛、溼邪重,久而久之,就會使腎陽虛、肺陰虛等,出現小腹冰涼、小便不利、咳嗽氣短、呼吸無力等表現。
生活中,常見的寒涼食物有冰鎮飲品、西瓜、海鮮、冰淇淋等,少吃寒涼食物,可適宜吃些溫熱的食物,利於補充陽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