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口渴,口乾多飲,很多人自然而然想到了糖尿病,因為糖尿病是典型的“三多一少”的症狀,即吃得多、飲得多、尿的多,人消瘦。
但是有一部分“口乾多飲”症狀的患者去檢測血糖,結果卻是正常的,這讓很多年輕的醫生束手無策,其實引起“口乾多飲”的症狀很多,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中樞性尿崩症”。
什麼是中樞性尿崩症?
尿液在腎臟中生成,是腎小管對原尿進行濃縮和重吸收的結果,但腎小管對尿液的濃縮和重吸收受人體分泌的激素調控,這種激素被稱為抗利尿激素,又被稱為精氨酸加壓素。
抗利尿激素是由人體下丘腦-神經垂體分泌的,當下丘腦-神經垂體發生病變就會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導致腎臟對抗利尿激素敏感性缺陷,導致的腎小管重吸收水功能發生障礙,在臨床中我們稱之為“中樞性尿崩症”。
尿崩症為什麼會引起“口乾多飲”?
中樞性尿崩症的特點是多尿、煩渴、低比重尿和低滲尿,症狀常見於青壯年,男女比例約為2:1。
中樞性尿崩症之所以會“口乾多飲”,主要是由於人體不能對原尿中的水分重吸收所致,人體細胞內環境始終處於一種“缺水”的狀態,需要大量補充水分才能緩解這種症狀,因此,中樞性尿崩症患者尤其喜歡多飲冷水、涼水,因為這樣可以滿足患者在短時間大量飲水的目的。
多飲的水分,腎臟不能有效而充分的對其進行濃縮和重吸收,因此,另一個典型的症狀也會隨之而來——多尿,尤其以低比重尿為主。
因此,中樞性尿崩症患者日均飲水量常常達到10~15L,尿量也多達8~10L以上,尿比重低,多在1.005以上(正常尿液比重值為1.015~1.025)。
中樞性尿崩症該如何治療?
中樞性尿崩症的主要誘因是抗利尿激素的缺乏,因此治療中樞性尿崩症應該首選補充抗利尿激素。
醋酸去氨加壓素(彌凝)是抗利尿激素的人工合成類似物,對天然的抗利尿激素做了化學結構的改動,即1-半胱氨酸脫去氨基和以8-D-精氨酸取代8-L-精氨酸,這使得醋酸去氨加壓素起效迅速,維持抗利尿的時間延長,同時又不產生升壓等副作用。
醋酸去氨加壓素最早於1972年在歐洲上市,在臨床中的使用已經超過40年了,迄今為止在106個國家中被批准使用,累積治療的患者超過2500萬。
醋酸去氨加壓素是一種口服藥,相比其他注射型別更容易被患者接受,目前,醋酸去氨加壓素已經在國內上市,如果被中樞性尿崩症困擾,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