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經常看中醫的人,應該沒有人沒聽說過溫膽湯。這個由一千多年前的藥王孫思邈在《千金方》裡記錄的經方,流傳至今還在治療小到咳嗽、痰多,中到溼疹、扁平疣,大到眩暈、癲癇等等各種亂七八糟的病症。

光芒萬丈的溫膽湯,方子裡面到底有什麼神藥,竟然有如此廣闊的療效呢?看到藥方,估計你都不敢相信,整個藥方裡沒有一樣能算得上珍貴藥材,而且這幾味簡單的藥組合在一起,也只能治一種病——痰溼。

溫膽湯檔案

方名:溫膽湯

出處:《千金方》藥王孫思邈所著

配伍:半夏、竹茹、枳實(各二兩)、橘皮(三兩)、甘草(一兩)、生薑(四兩)

看完溫膽湯的方子,我們與其說溫膽湯神奇,能治百病,不如按照一句老話講,“怪病皆由痰作怪”,痰溼為病機,很多奇奇怪怪的病,都是因為痰溼導致的。

一旦按照中醫思維明確病機是由痰溼引起的,都可以用溫膽湯進行治療。所以按照西醫的病名,溫膽湯可以治的病特別多,多到幾乎無法統計。

而我們現代人大部分身體都有痰溼,不信你自測一下,下面的十條,看看你自己符合幾條:

1 臉上油膩膩的。有諸內必形諸外,身體裡黏糊糊的水汽多了,肯定要想辦法冒出來了,面板油膩,脂溢性皮炎……

2 頭油很重,頭髮像打了摩絲一樣。慢慢的頭髮就會掉,這就是所謂的脂溢性脫髮……

3 怎麼也睡不醒,越睡越想睡,見了床和沙發感覺比親人還親。

4 吃的不多,但就是日益變胖。捏一把你自己身上的肉,是否鬆軟如棉。大腹便便,有著碩大的圓滾滾的肚子,你是否還能低下頭看到自己的腳尖?

5 總感覺很累,不願意走動,雙腿像灌了鉛一樣沉重,能躺絕不坐,能坐絕不站,能站絕不走。以為自己身體很虛,想吃點補藥,一吃補藥身體更不舒服了,更沉重。

6 拉出來的大便也是溼噠噠的,粘在馬桶上,大便時間很長,浪費的手紙也很多,大便黏膩,很臭。

7 有口臭,會有腳氣,會有痛風,會有陰囊潮溼,會有白帶異味……

8 口渴。也許你想不通,溼氣重了,怎麼還口渴呢?痰溼歸根結底是脾虛,脾生溼不生津,口當然就會容易渴了。

9 舌頭胖大,伸出來很膩,舌苔厚厚的,會發黃,也可能不黃,但就是很厚很厚

10 咽喉裡好像有東西卡在那,吐不出來又吞不下去,時有時無,看似是慢性咽炎……

以上10點,具備4、5點以上,就可以確診為痰溼體質了。

中招痰溼體質後,當這個痰形成了,隨著人體氣機流動時,痰停到哪裡,病就在哪。痰停在肺,就會咳喘,就會有肺結節;痰阻礙於心,心血不暢,就會胸悶心悸;痰停在胃,胃氣不能降,就會噁心嘔吐;停在經絡筋骨,就會肢體麻木,半身不遂;停在子宮,就會子宮肌瘤或卵巢囊腫;停在咽喉,就會有梅核氣,感覺喉嚨有異物;痰迷心竅,就會神志不寧,心情抑鬱或焦慮;痰火擾心,就會發狂,失眠……

開篇我們就提到,“怪病皆由痰作怪”,現在我們就能更深刻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了:很多尋常普通的病很奇怪,用了很多方法就是治不好,原來是痰作怪,只要把痰化掉了,這些病不就治癒了。

比如很多人眩暈,怎麼也治不好,把痰化掉就好了。還有的人遷延不愈地咳嗽,吃點肥甘厚膩就咳嗽,止咳的藥吃了很多也不見好,把痰化掉就好了。還有的人莫名其妙的噁心,胸悶,尤其是躺著胸悶,以為是心臟病,檢查心臟沒啥事,只要把痰化掉就好了。

那麼,痰到底是什麼?又是怎麼形成的呢?

正常情況下,食物和水進入人體後,都會經過脾胃的運化,變成津液等精微物質運化到全身。

如果食物和水不能被正常地運化吸收,就變成了中醫上常說的“水溼”。當然,吃進體內的食物和水能否轉化為人體所需的精微,關鍵在於脾胃的功能是否強健。因為脾胃是後天之本,並且“主運化水溼”。如果脾胃出現疲軟的現象,水谷進入人體後就不能轉化成對人體有用的精微,而是轉化為病理產物——水溼。中醫認為,“溼聚為水,積水成飲,飲凝成痰”,水溼積聚過多就會變成飲,飲聚集久了,慢慢會變化成痰。

中醫將痰分為無形之痰和有形之痰。無形之痰,存在於人體的臟腑、經絡、皮裡膜外、四肢百骸,隨著氣的流動而流動,或停留下來,阻礙身體的氣機,你看不見摸不著也吐不出來。無形之痰雖然從外表不易被看到,但常常能通過觸控感受到,比如異常的柔軟處、或增厚處、或肥滿處、或冰冷處等等,摸上去可能呈現出團塊、條索、片狀或網狀等不同形狀。無形之痰也可以通過身體的一些症狀提現出來,比如很多人睡覺打呼嚕,這就是無形之痰,是痰阻息道,呼吸不暢導致的。比如有的女性總覺得喉嚨有異物感,咳不出來也咽不下去,這也是無形之痰在搗鬼,無形之痰與邪氣相結合。有形之痰比較好解釋了,就是我們吐出來的痰。吐出來的痰有白痰、黃痰、綠痰、黑痰。白痰說明身體有寒,黃痰綠痰說明身體有熱。

“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脾是產生痰的源頭,因為脾出現虛弱,水谷精微無法得到及時的運化,才滯留下來,凝結成痰。脾主升清,它要將精微物質上輸給肺,當脾虛生了痰之後,這些痰也會隨著精微物質一起上輸到肺中。當肺中的痰越積越多,我們就會感覺到,並且本能地通過咳嗽的方式將痰吐出來。但這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為脾胃虛弱的話,痰會接二連三地產生,哪怕你一直在吐痰,終究也無法將所有的痰吐乾淨。打個比方,上游的水不乾淨,下游就沒有乾淨的水喝。

所以,加強脾胃的運化能力和肺的宣發能力,雙管齊下才是治痰之道,治標又治本。

一千多年前藥王孫思邈的方子溫膽湯,就是治療痰溼,治標又治本的方法。

宋代名醫陳言《三因方》一書中,將孫思邈溫膽湯方子中的生薑用茯苓替換,增加了健脾利溼的功效,俾溼去則痰不生。羅大倫推薦的溫膽湯的泡腳方也是用茯苓代替生薑的方子:

茯苓30g、法半夏6g、陳皮9g、炙甘草6g、竹茹6g、枳實6g。

孫思邈說,溫膽湯的第一要務是治療虛煩不眠,這種失眠是由於膽氣不足而造成的膽寒之症。

那麼問題又來了,我們的膽為什麼待著待著就寒了呢?為什麼膽寒了就會造成失眠呢?

中醫這麼解釋,有的人先天膽氣虛,這是父母給的,還有些人是後天因疾病、脾胃虛寒、突生變故、過度思慮等都可能造成膽氣虛寒。膽寒則凝滯,由脾胃產生的溼氣就會慢慢在膽腑裡凝聚成痰,痰久不除,就會化熱。清代名醫黃元御先生畫了一幅人體氣機升降圖,將人體氣機執行畫了兩個圈圈,心火在上,腎水在下,脾居中軸,肝隨脾升,膽隨胃降,這個圈就運轉起來了。正常的運轉就能水火既濟,倆字兒——和諧。

本來我們的膽氣是要往下降的,現在有了熱,熱就會往上走,就會干擾心神,心神不寧當然就睡不著了。

祛痰要健脾,這是治本。在溫膽湯裡,健脾用的陳皮和甘草。

陳皮的首要功效是健脾行氣,第二是燥溼化痰。通過陳皮把脾溫暖了,同時再加以陳皮那種特別的芳香味道,脾都是喜歡的,芳香醒脾嘛,脾從睡覺狀態醒來,開始幹活了,身體氣機運轉的圓圈圈也就正常工作了。

陳皮在調理脾胃或在配製中成藥時被廣泛應用,古方“二陳湯”和“陳皮半夏湯”中的主要成分便是陳皮,是理氣和中、燥溼化痰的良藥。

廣東人喜歡煲湯、喝湯,是全國聞名的,陳皮在廣東人的飲食中佔有重要地位,無論是煲湯還是燜肉,都少不了陳皮,所以民間有言:“廣東有三寶:陳皮、老薑、禾稈草。”

秋冬季節,老年人容易出現咳喘、多痰的現象,此時,不妨用陳皮泡水服用,或是多喝陳皮煲的湯,對於化痰止咳有很好的效果。

甘草的作用補脾,補充脾胃的津液氣血。甘草是中醫開方子特別喜歡用的一味藥,俗語講“十方九草”,這個草就是甘草。以補益來說,甘草遠不如人蔘,為什麼藥王孫思邈在溫膽湯這一千古名方中也選用甘草補脾呢?只因甘草甘甜性本溫,調和諸藥首為尊,陰陽六脈皆能入。

用甘草補了脾,用陳皮健了脾,通俗理解就是給脾這臺發動機更換了高標號機油讓它好好工作不要怠工,並且給脾這臺發動機進行了深度保養,讓脾的運輸能力增強了,補脾又健脾,身體產生痰的問題就解決了,就好比治療長江汙染問題,先把上游的水的保護好了,不要被汙染。

接下來就是下游清淤的工作。剛才我們提到,肺為貯痰之器。肺裡有了痰,需要清理出去,溫膽湯就用到了半夏。中醫稱半夏為化痰藥,幾乎任何化痰的方子都離不開半夏。同時,半夏還有降逆肺氣的作用,就是讓上逆的氣機下來。咳嗽、打嗝、嘔吐、流鼻涕等都是上逆,不正常。痰溼阻肺,該肅將的肺氣不下來,半夏把痰化了,同時引肺氣下行,身體氣機運轉的圓圈圈就正常運轉了。

枳實行氣通便,身體裡的氣執行起來,輔助半夏化痰,並且把身體裡的濁氣痰溼統統清理,身體就清爽乾淨了。當然也需要提醒,由於方中有行氣的枳實,因此孕婦慎用,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竹茹化痰清熱,把由痰導致的熱清理掉,這樣不虛煩不眠了。

茯苓被古人稱其為“四時神藥”,因為它的功效非常廣泛,不分四季,將它與各種藥物配伍,不管寒、溫、風、溼諸疾,都能發揮其獨特功效。茯苓能健脾,又能滲溼,對於脾虛運化失常所致洩瀉、帶下,應用茯苓有標本兼顧之效,常與黨參、白朮、山藥等配伍。茯苓也可用為補肺脾,治氣虛之輔佐藥;茯苓還能養心安神,故可用於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與人蔘、遠志、酸棗仁等配伍。茯苓的最大藥用價值是滲溼利尿。溫膽湯中重用茯苓,就是取其健脾利溼的功效,俾溼去則痰不生。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失眠的病機有多種,溫膽湯治療的這種失眠,病人主要表現為過於擔憂,心中憺憺,多思多恐,總是擔心會有不好的事兒發生,心裡充滿焦慮。因為膽中虛寒,膽氣不足,還常常伴隨著緊張煩悶、脾胃失調、大便時干時稀等。觀察舌頭,會看到舌苔多白膩,邊有齒痕。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春季養生好時機!要想孩子增強免疫力,媽媽不妨多準備這4種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