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中醫有一些專業的術語會讓人覺得很迷糊,比如我們在談論脾胃病的時候,經常會用到一個詞叫做“清陽不升”。正如黃帝內經所講“清氣在下,則生飧洩,濁陰在上,則生瞋脹”。所謂的清陽,主要是脾胃的清氣結合水谷精微物質,能夠起到滋養頭腦、官竅、四肢百骸的作用,倘若脾胃中氣不足,清陽不升,體內氣陷,就容易形成頭昏目眩、四肢乏力、氣短懶言等中氣不足虛弱的表現。

要解決清陽不生的問題,就必須協調調理好以下好幾個方面。一個是體內的陽氣,因為陽氣有利脾胃的運化有助於陽氣上升,有助於身體機能的升發,所以在臨床用藥的時候,治療脾胃虛弱清陽不升的病症,要慎用苦寒,多用溫通,如桂枝生薑等。另外是注意健脾補中氣,諸如使用黃芪、人蔘、白朮等藥物,能夠使中氣充沛,中氣充足,能夠鼓動清陽上升,充養身體各個器官經絡。

最後,是要兼顧清陽和濁陰的關係,脾胃虛弱,清陽不升,往往會伴有痰溼寒溼濁氣,而濁陰容易困阻清陽,從而發生胸悶、腹脹、大便溏瀉、苔白等相關的症狀,也就是清陽不升和濁陰不降,經常共同影響互相交錯,所以在溫陽健脾胃的同時,可適當的配合蒼朮、厚朴、陳皮、半夏等藥物,以化痰化溼化濁,有利於清陽恢復上升的狀態。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春季遠離銀屑病復發,做好這六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