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誤區一:腫瘤和癌症是一回事

專家觀點:腫瘤≠癌症

官方闢謠

腫瘤有良性和惡性之分。

良性腫瘤遠遠多於惡性腫瘤。人們通常將惡性腫瘤統稱為“癌症”,幾乎所有的人體器官和組織都可能發生癌症。

但嚴格地講,癌是指起源於上皮組織的一類惡性腫瘤,如肝癌、乳腺癌、面板癌等,約佔惡性腫瘤的90%;另外10%起源於骨、肌肉、血管等間葉(非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統稱為肉瘤,如淋巴瘤和橫紋肌肉瘤就是起源於淋巴、橫紋肌細胞的肉瘤。

誤區二:癌症不可預防

專家觀點: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三分之一惡性腫瘤可預防,三分之一可治療,三分之一可治癒。預防癌症的主動權掌握在每個人自己手中。

官方闢謠

美國癌症研究學會指出,預防癌症最簡單方法是多吃果蔬,這可以減少20%患癌機率。

美國癌症研究學會建議民眾每日至少吃5份蔬果(1份蔬菜約50克蔬菜,一份水果多數指一個天然單位),減少動物性脂肪攝入,保持標準體重,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戒菸限酒。

只要堅守“預防重於治療”的第一道防線,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已知的癌症危險因素,再加上定期篩檢的第二道防線,遠離癌症並不難。

誤區三:體檢一次可以保證幾年內不會得癌

專家觀點:體格檢查結果能反映人體一定時間內的狀況。

官方闢謠

血液學的檢查結果經常發生變化,有時一天內的檢查結果都不相同。影像學的檢查結果也有一定的“有效期”。

一般人群的體檢一年進行一次,即使每年進行體檢,也有可能在兩次體檢中間診斷癌症。

所以,在每年進行體檢而且在體檢未見異常的情況下,如果有不舒服或者身體有異常的表現也應該及時就診。

對於一些高風險的人群,如家族中有多人患惡性腫瘤或者乙肝病毒攜帶(患肝癌的風險明顯增高)的人群的體檢時間間隔要縮短,可以半年體檢一次。

體格檢查一定要常規包括胃鏡、腸鏡。

誤區四:大蒜能降低癌症風險

專家觀點:大蒜能降低癌症風險的證據目前尚不充足。

官方闢謠

大蒜和其他蔥屬植物中含有的蔥屬植物化合物對健康有益的說法廣為流傳。

針對大蒜能否降低癌症風險的研究正在進行,一些研究表明大蒜可以降低結直腸癌的風險。

大蒜和其他蔥屬植物可以被列入到能夠降低癌症風險的推薦蔬菜目錄當中。

目前尚沒有充足證據證明蔥屬植物化合物補充劑能降低癌症風險。

誤區五:喜歡吃辣椒會導致大腸癌

專家觀點:吃辣椒不會導致大腸癌

官方闢謠

經過對嗜辣人群的調查隨訪,發現嗜辣者發生結腸癌的機率低於不嗜辣者,而辣椒、姜、胡椒等辛辣食物還可能有一定的防癌作用。

考慮其機制可能有:

①辣椒鹼能增加唾液分泌,促進食慾,改善消化功能;

②辛辣食物可刺激腸使其蠕動加快,腸內容物排洩加速,帶走腸道內積聚的致癌物質;

④辛辣食物導致的味覺受刺激,反射性的引起舒張壓上升,促進血迴圈,腸道血管灌注量增加。

有研究顯示辣椒素能誘導人大腸癌某些細胞株凋亡,阻止腫瘤細胞增長,對治療直腸癌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人提出辣椒素亦可能促進腸癌細胞轉移。

誤區六:癌症等於絕症

專家觀點:癌症是可防可治的。

官方闢謠

國際抗癌聯盟(UICC)在世界範圍內做了一次調研,發現在中低收入國家,人們對癌症的看法很悲觀,往往談癌色變,認為癌症沒有什麼治療辦法,患癌症就等同於被判死刑。而在高收入國家,人們對癌症持此看法的較少。

隨著醫學的發展,人們對癌症的認識不斷加深,尤其在各個國家都普遍重視癌症的病因預防和早診早治,以及隨著臨床醫學診療技術的提高,人類對癌症的治療現狀較以前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因此,癌症是可防可治的。

癌症等於絕症這種錯誤的看法可能影響到人們參與癌症篩查的積極性,非常不利於癌症的早期發現和治療。

誤區七:腫瘤可以被餓死

專家觀點:餓死的可能是腫瘤病人,而不是腫瘤細胞。

官方闢謠

腫瘤病人日常生活中有一個很大的顧慮:擔心營養促進腫瘤生長,從而減少營養攝入。更有甚者,希望通過飢餓去餓死腫瘤。

國際權威指南指出:無證據表明營養支援促進腫瘤生長,在臨床實際中不必考慮這個問題。

不給營養,正常細胞就不能發揮生理功能,而腫瘤細胞仍然會掠奪正常細胞的營養,結果餓死的只能是病人本人,而不是腫瘤細胞。

營養不良的人群更加容易發生腫瘤,營養不良的腫瘤病人併發症更多,生活品質更低,臨床預後更差,生存時間更短。

營養支援應該成為腫瘤病人的基本治療措施。

日常生活中,吃飯既不能過飽,也不能過少,七八分飽最好。

誤區八:化療一定會掉頭髮

專家觀點:不一定

官方闢謠

化療藥主要通過抑制癌細胞生長來起作用,但在治療同時會“好壞通殺”,使正常細胞受損,尤其對毛囊細胞、生殖細胞等產生破壞作用,如乳腺癌化療藥容易造成脫髮。

但有些針對胃腸道腫瘤的化療藥只對胃腸道黏膜細胞起作用,患者不會出現頭髮脫落。

為了使心理上更易接受掉頭髮的現實,建議留長髮的癌症病人在化療前先剪成短髮或小平頭。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百病生於氣 養生先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