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歷來醫家認為,痺證是由風、寒、溼之氣乘虛侵襲肌表經絡和骨節,引起肌肉或關節疼痛、腫大等一類疾患,臨床上分類主要有行痺、疼痺、著痺和熱痺。治療多用疏風、散寒、燥溼、清熱等法。但王清任認為痺症用溼熱發散藥不愈,用利溼降火藥無功,用滋陰藥又不效者,是因為風寒溼熱之邪入於血脈,致使氣血凝滯之故。所以提出逐瘀活血,通經袪邪之法,把逐瘀活血與袪風除溼之法合用而獲效。

【組成】

秦艽 川芎 桃仁 紅花 甘草二錢 羌活沒藥 當歸 炒靈脂 香附 牛膝 地龍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活血行氣,祛瘀通絡,通痺止痛。

【主治】

瘀血痺阻經絡證。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痛如針刺,經久不愈。身痛逐瘀湯不僅對上述疾病有顯著的療效,而且對風溼性關節炎、風溼熱、痛風、骨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亦有較明顯的臨床效果。

【方解】

本方主要用於治療瘀血痺阻經脈,肢節或周身疼痛。方中桃仁、紅花活血散瘀,暢通全身氣血為君藥。牛膝、地龍祛風除溼,活血通絡,共為臣藥。五靈脂、沒藥、當歸、川芎、香附活血通經,行氣止痛。秦艽辛散苦洩而不燥,善於祛風通絡,通痺止痛。羌活祛風勝溼,“上行於頭,下行於足,遍達肢體,以清氣分之邪”共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

【臨證加減】

臨床運用時,應注意辨證,參考脈象(遲脈)、舌象(舌質紫暗,或有瘀點、瘀斑)等有血瘀見證者,應用本方有確效。如若有微熱,加蒼朮、黃柏以清熱燥溼;虛弱者加黃芪。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放療後肢體水腫的治療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