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羅嶽良
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受涼感冒的經歷,在受涼後,除怕冷症狀外,有人表現為頭疼身痛,有人表現為腰疼、關節痛,有人表現為發熱,有人表現為鼻塞、流清涕,有人表現為咳嗽咳痰,有人表現為噁心嘔吐,有人表現為洩瀉。為什麼簡單的受涼感冒,臨床表現卻是如此紛繁不一呢?我們如何正確認識和治療受涼感冒呢?筆者旨在用淺顯的語言從中醫學的角度回答這些問題,以便讓我們信中醫、用中醫、愛中醫。
一、何為受涼感冒?受涼感冒是指人體體表感受寒氣(寒氣指溫度低的物質,人體感受的寒氣多為寒冷的空氣或水溼)後引起一種體表寒凝、內外不通的病理生理狀態。
二、受涼感冒的症狀有哪些?如前文所述,受涼感冒是一種體表寒凝和內外不通的病理生理狀態,所以受涼感冒的症狀也分為體表寒凝和內外不通兩大症狀群。具體詳述如下:
1、體表寒凝症狀群寒性主凝(水遇寒則凝結為冰即是明證),寒氣侵襲體表後,體表處於一種被寒氣凝閉的狀態,導致身體出現怕冷、添衣加被,無汗、頭痛、腰痛、身痛、關節痛等症狀。
(1)為何怕冷、添衣加被?
體表被寒凝所傷後,出於自我保護的需要,會產生畏寒的感覺,以便讓我們遠離寒冷,避免寒邪的再損傷。此外,為了更好地抵抗寒氣,會出現主動添衣加被的表現。
總之,這是一種人體“趨利避害”的本能反應,是人類在千萬年的進化過程中形成的,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這種機制是可貴的。
(2)為何無汗、頭痛、腰痛、身痛、關節痛?
人的體表有著豐富的汗孔、微血管和經絡等“道路”,正常狀態下它們開闔有序、暢通有度,可是一旦寒氣來犯,會讓原本開闔有序的汗孔被迫凝閉不通,導致臨床表現為無汗;讓原本暢通有度的微血管、經絡等“道路”變得凝閉不通,再加之某部位正氣虛弱和(或)寒氣偏盛,會讓該部位的不通更加嚴重,不通則痛,哪個部位不通就會出現該部位的疼痛,所以臨床表現為頭痛、腰痛、身痛、關節痛等。
2、內外不通症狀群正常狀態下,人體的內外上下以及各個系統之間是相互交通周流的,這就好比一個高度發達的社會,只有加強密切的交通,我們才能互相服務、互相分享,讓社會進入一種高效運轉狀態。同理,人體也是通過氣血津液的內外上下週流不息來達到各個系統間相互依靠、相互協作的高效運轉狀態。然而,寒氣侵襲體表後,體表的汗孔、微血管和經絡等“道路”被凝閉,讓原本內外周流的正常執行出現障礙,導致身體可能出現發熱、流清涕、咳嗽咳痰、噁心嘔吐、洩瀉等症狀。
(1)為何發熱?
汗孔猶如人體的窗戶一般,不但負責汗液的排洩,也讓身體與外界保持著一種“通風透氣”的狀態。人體受涼後,寒邪凝閉汗孔,體內陽氣鬱閉,無從發洩,鬱閉達到一定程度時,便會出現發熱。
(2)為何流清涕、咳嗽咳痰、噁心嘔吐、洩瀉?
正如前文所述,生理狀態下,人體的氣血津液處於一種內外周流的狀態。一旦體表受涼,寒邪凝閉體表的微血管、經絡等“道路”,原本暢通無阻的體表“道路”變得閉塞不通,氣血津液的內外執行出現障礙。當內外執行不暢,津液逆於鼻竅,則表現為鼻塞、流涕、打噴嚏;當內外執行不暢,津液逆於肺內,則表現為咳嗽咳痰;當內外執行不暢,津液逆於胃,則表現為噁心嘔吐;當內外執行不暢,津液逆於大腸,則表現為洩瀉。
以上就是受涼感冒為什麼臨床表現多種多樣的原因。限於篇幅,關於如何正確認識和治療受涼感冒的問題,將於《淺析受涼感冒(二)》中予以闡述。
2020年4月1日
庚子年三月初九
湖南·衡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