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黃芪是新冠肺炎預防方中使用最多的一味藥,也是一種臨床常用藥。在張仲景所著《金匱要略》中,黃芪共入方8次。下面歸納一下《金匱要略》中黃芪有哪些應用經驗供臨床參考?

黃芪,歸肺脾經,中醫認為,它是一味不可多得的補藥,可補一身之氣,益衛固表、昇陽舉陷、託毒生肌、利水消腫。

現代醫學認為,黃芪還有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血壓、血脂,及增強抗應激、抗氧化與強心保肝、抗腫瘤等作用。

在黃芪的用量上,若健脾胃,補氣虛時,需要緩補,用量不宜多,如治療中氣不足的黃芪建中湯;若益氣固表,祛肌表水溼時,用量較大,如治療黃汗的黃芪芍藥桂枝苦酒湯。

1

黃芪建中湯,補脾胃之氣

是指補益人體脾胃之陽氣,使中焦得以溫養。《血痺虛病脈證並治》中:“虛勞裡急,諸不足,黃芪建中湯主之”。“諸不足”指氣血陰陽都不足,主要病機是中焦脾胃虧虛,中氣不足。

黃芪建中湯即小建中東加黃芪,黃芪能甘溫益氣補脾,增強補虛的作用。在該方中,甘草、大棗、怡糖和中氣以緩急,生薑、桂枝辛甘化陽;芍藥、甘草酸甘化陰,共奏固脾胃以充中氣,甘溫扶陽,調補陰陽,以建立中焦脾胃之氣。

該方現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寒、中氣不足引起的脾胃虛證、心氣不足引起的心悸與虛煩等心脾兩虛之證。

2

黃芪桂枝五物湯,祛溼通痺

《血痺虛勞病脈證並治》篇:“血痺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痺狀,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中風歷節病脈證並治》:“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

黃芪桂枝五物湯是桂枝湯去甘草加黃芪,能益氣和營,溫陽行痺,黃芪配桂枝,黃芪味甘益氣固表,顧衛氣以暢血行,桂枝辛甘溫經通陽,兩者相配,活血痛陽,可使衛陽執行氣血暢通。

烏頭湯,能溫經散寒,除溼宣痺,黃芪益氣扶正、升舉陽氣,既能助川烏、麻黃溫經止痛,又能防麻黃過於發散。

此兩方可辨治中醫痺症,如類風溼性關節炎、雷諾氏病、坐骨神經痛、肩周炎等引起的關節疼痛、屈伸不利等。

3

防己黃芪湯,益氣利水

防己黃芪湯是《金匱要略》中益氣利水的代表方,《痙溼暍病脈證治第二》:“風溼,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防己黃芪湯主之。”《水氣病脈證並治第十四》:“風水,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防己黃芪湯主之。”

防己黃芪湯主治風溼或風水身重,兩證體現中醫“異病同治”法,兩種病症的外因可概括為風水或風溼外襲,內因則是脾肺氣虛。

該方中防己祛風利水,黃芪益氣固表,白朮、甘草健脾和中,全方健脾益氣,祛風利水。黃芪配防己,黃芪益氣固表以扶正,利水消腫以祛邪;防己祛風行水,除溼止痛;兩者配伍,一補氣,一利水,一祛邪,一扶正,邪正兼顧,使祛風不傷表,固表不留邪,且又能行水氣。

該方現常用於正虛表氣不固,外受風邪,以致水溼而致肌體浮腫、小便不利等症。

4

桂枝加黃芪湯,固表祛溼

《金匱要略》中芪芍桂酒湯、桂枝加黃芪湯兩方都是能治療黃汗的。黃汗,是汗出入水,水熱互鬱於肌表,溼熱交接,所致身腫、發熱、汗出色黃如柏汁、口渴的病症。

在治療上需要調和營衛,固表祛溼,所以可用芪芍桂酒湯、桂枝加黃芪湯兩方,兩方中均使用黃芪,看中其祛表邪水溼、益氣固表、溫行衛陽的功效。

此兩方可用於肺脾氣虛所致的臭汗症、痛風性腎病等症。

黃芪作為補氣藥的上品,靈活使用,不僅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實現“正氣存內,邪不可幹”的效果,還能治療多種病症。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患乳腺增生的女性,別再貪吃2種食物,有可能會加劇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