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四月將至,春雨綿綿,陰冷潮溼的時節也即將來臨。

此時,人體最容易被溼氣侵襲,進而出現睏倦、乏力、面板起疹子,腸胃欠佳等症狀。但怎麼判斷自己是否被溼氣侵襲呢?怎麼做才能祛溼?

溼不溼,看舌頭最直觀

溼氣襲體,症狀往往不拘一格,可表現在區域性組織器官,也可累及全身。其中最簡單的判斷方法就是看舌頭:

中醫認為,正常的舌象為“淡紅舌,薄白苔”,即舌體靈活柔軟,顏色淡紅,大小適中;舌苔色白,薄薄一層,乾溼適中。

當體質出現偏頗時,舌體和舌苔即會發生變化。如溼氣入體,舌象上可總結成兩個關鍵詞:胖和膩。

胖:指舌體胖,舌體兩側邊緣可見齒痕。主要是脾虛不能運化水溼,以致舌體胖大,邊緣受牙齒壓迫。主脾虛和溼盛。

膩:指舌苔顆粒細膩緻密,刮揩難以去除,且舌苔表面有一層油膩狀黏液,或舌面溼漉漉、滑溜溜的,可有口中發甜的感覺。主溼濁內蘊。

想祛溼,動起來

身體裡面的溼邪,也分寒熱,如果不能辯證處理,可能越祛越溼。那有沒有寒溼、熱溼都能用的祛溼法呢?也有,那就是運動祛溼。

運動不僅可以緩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將身體內的溼氣隨汗液一起排除體外;還可以激發人體陽氣,陽氣充足,則脾胃運化功能增強。

需要注意的是,運動不宜過度,應以“出一層濛濛細汗”為宜。這樣既能排汗祛溼,又不至於給身體造成額外負擔。

年輕人可選擇稍微激烈一點的運動,如足球、籃球、長跑等;對於年齡稍長者,身體可能沒那麼靈活輕便,運動得選柔和、“低調”的,比如八段錦、打太極、游泳、慢跑等。

另外,運動的時間也有講究。一般不建議夜間、清晨,溼氣較重時進行鍛鍊,以免祛溼不成反招來外溼。推薦運動時間為上午10 :00 後,下午3 :00~5 :00 點。

掐揉四穴,也能散溼邪

除了運動,還可以試試按揉、拍打以下穴位、部位,祛溼又通經。

陰陵泉穴:在膝蓋下方,沿著小腿內側骨往上捋,向內轉彎時的凹陷處。

足三裡穴:位於小腿外側,外膝眼下三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處。

承山穴:小腿後面正中,當伸直小腿和足跟上提時小腿腹肌肉的凹陷處。

豐隆穴:小腿外側膝眼和外踝連線的中點,然後取這條線的中點,脛骨前緣外側1.5寸(中指、食指併攏的兩指寬)。

以上穴位按揉時,有明顯的酸脹感,堅持按揉一段時間後酸脹感減輕,這是溼邪漸散的徵兆。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科技之春應急科普】冬春之交,心血管患者應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