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癌症1/3可以預防,1/3如能早期診斷可以治癒,1/3可通過減輕痛苦而延長壽命。

胃癌在世界多數國家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中國胃癌的發病率居各類惡性腫瘤前列,每年死於胃癌的約49萬人。而開展胃癌的三級預防,是降低胃癌發病率和死亡率的關鍵。

所謂三級預防,是指:

一級預防——病因學預防;

二級預防——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三級預防——提高中、晚期胃癌生存率和生活品質。

一、胃癌的一級預防

一級預防針對自然人群,即病因學與發病學預防。胃癌的確切病因雖尚有待進一步明確,但按照目前對胃癌病因的研究,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在胃癌的各種危險因素中大部分是可控制或可預防的。

在自然人群中設法消除或減弱生活中已知的可疑致胃癌因素,降低胃癌的發病率,是預防胃癌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飲食預防

1、糾正不良飲食習慣,注意飲食衛生

目前研究發現,胃癌是在胃炎或胃潰瘍的基礎上通過一系列的內外環境的變化,逐步演變而成的。

不良飲食習慣主要有:三餐不定時、不吃早餐、暴飲暴食等飲食方式為重要因素。

有人做過調查,一些有不吃早餐習慣的居民,胃癌發生率明顯增高;有暴飲暴食習慣者發生胃癌的危險性是無暴飲暴食習慣者的2.7倍,每週吃剩飯超過3次者比不吃剩飯者發生胃癌的危險性提高0.6倍;進食速度過快和喜歡吃燙食者危險因素也增高。

另外,喜歡食乾硬的食物、通宵飲酒、吸菸、高蛋白高脂肪飲食、食用蔬菜水果種類單一、經常食用不潔或被農藥殺蟲劑汙染的食物、經常食用不潔的生食等習慣的人,也容易患胃癌。

因此,注意飲食衛生,糾正不良生活習慣,養成按時進食、避免暴飲暴食、注意飲食營養搭配、多食用新鮮保潔的食物、食物不可過熱、進食中情緒要愉快、節制飲酒等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胃炎、胃潰瘍的發生,進而預防胃癌的發生。

2、減少食用醃薰煎炸和烘烤的食物

鹽醃和醃薰煎炸烘烤的食物中,尤其熏製的肉類中3,4-苯並芘含量較高,有致癌作用,如燻烤食品、燒烤肉類(叉燒、燒鴨、燒雞、燒排骨、燒肉等)、燻肉(腸)、薰魚乾、煎炸食品等均是胃癌發生的危險因素。冰島過去是胃癌高發國家,居民有食用薰魚、薰羊肉的習慣。近幾十年來,冰島居民食用熏製品減少,新鮮食物增多,胃癌發病率呈下降趨勢。

3、避免高鹽飲食

人體長期攝入高鹽可腐蝕損傷胃黏膜,導致慢性胃炎,高鹽通過反覆破壞胃黏膜屏障,促進亞硝酸胺吸收,並直接接觸和作用於胃黏膜從而導致胃癌。經常食用鹹菜、鹹魚肉,是增加胃癌的危險因素,因為這類食物含有較多量的可疑致癌物—N-亞硝基化合物。

另外,大量研究顯示,中國北方地區飲食中鹽分過高,胃癌的發病遠較南方為高。可見高鹽飲食是促使胃癌發生的輔致癌因子。因此應減少飲食中鹽分的攝入,世界衛生組織倡導成年人每日的鹽攝入量應控制在6克左右。

4、多吃富含維生素的新鮮蔬菜和水果

研究發現,新鮮蔬菜、水果對胃有保護作用,其攝入量與胃癌發病率呈負相關。其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E及多酚類化合物,它們能阻斷體內外的亞硝化作用,從而可能降低人類接觸N-亞硝基化合物。

蔬菜、水果中多種營養及非營養成份對已合成的N-亞硝基化合物致癌、致突變作用也有一定的阻斷效果。

有人曾給胃癌高發區居民補充足夠的維生素C,一定時間後發現這些居民體內及尿中致癌物亞硝胺類含量明顯降低。因此經常多吃富含維生素的新鮮蔬菜和水果有助於預防胃癌。

5、多食牛奶、豆製品等富含蛋白質食品

流行病學調查表明,牛奶、豆製品對胃起保護作用。大豆中含有的異黃酮成份具有誘導腫瘤細胞凋亡的作用;牛奶豐富的營養成份和對胃黏膜的保護是減少胃癌致病的主要原因。

另外,實驗研究顯示,牛奶脂肪中含有大量潛在抗癌活性成份,可以降低由化學誘導的小鼠表皮腫瘤以及小鼠前胃癌的發生率。

另有調查表明,高碳水化合物伴低蛋白食物是胃癌發生的危險因素,相應增加食物中肉類、魚類、豆類等蛋白質含量,相對減少碳水化合物類食品的攝入也具有重要意義。

6、不吃黴變食品

黴變食品如黴花生、玉米等含有大量的黃麴黴素,它們是導致胃癌的元凶之一,切忌食用。

7、避免食用富含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的食物和水

含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的食物和水等含氮化合物進入胃內,在一定條件下發生亞硝化反應,形成致癌性N-亞硝基化合物,導致胃粘膜癌變。流行病學調查表明,一些胃癌高發區的飲用水和食物中硝酸鹽、亞硝酸鹽、亞硝基化合物含量較高。

河北磁縣飲用山泉水是胃癌的危險因素,居民飲用水源多為地表水或淺井水,缺乏保護汙染嚴重,經多年監測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氨氮嚴重超標。

8、戒菸戒酒

大量的胃癌危險因素病例對照研究表明,長期吸菸、飲酒均為胃癌的危險因素。吸菸時間越長,每日吸菸量越多,開始吸菸的年齡越小,患病的機會就越大,尤以青少年時期開始吸菸的危險性最大。

如果飲酒再加上吸菸,兩者有協同作用,則患胃癌的危險性更大。因此戒除不良嗜好,是降低胃癌發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控制幽門螺桿菌感染

早在1994年,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將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列為Ⅰ類致癌原。

大量的流行病學調查表明,在慢性胃炎、胃黏膜異型增生及胃癌病例中Hp感染率增高,如果在癌前病變形成前即根除Hp可能有助於消除Hp相關胃癌發生的危險。

(三)保持精神愉快,避免抑鬱

精神因素是胃癌中不可忽視的危險因素,長期精神壓抑、重大精神創傷史、家庭不和諧、情緒調節差等高階神經活動障礙,通過植物神經、免疫功能的影響對胃癌發生和發展起重要作用。專家提示尤其對於有胃癌家族史者應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避免或減少嚴重的精神刺激。

(四)其它保護因素

有研究表明,飲用綠茶可減少約40%胃癌,並且隨飲茶量的增多,濃度增高,飲用年數延長,保護作用增強,呈明顯的計量效應關係。究其原因可能綠茶中的茶多酚通過抗氧化和增強解毒酶的活性而降低其他致癌物的致癌作用。同時,飲綠茶對慢性胃炎具有保護作用,間接降低了個體患胃癌的危險性。

大蒜含有多種抗癌活性成分,能夠抑制癌細胞的分裂、增殖與生長,大蒜中的硫硒有機化合物有利於抗癌,並富含抗氧化物質。大蒜還有抑制亞硝酸鹽轉變成亞硝酸胺的效果,其抗癌、防癌作用已被國內外大量實驗研究結果證實。

二、胃癌的二級預防

二級預防針對高危人群,防止初發疾病的發生和進展。提倡三早: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目前胃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完全做到一級預防是不可能的,由於胃癌的發生和發展需要一定的時間過程,通過一定手段做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並加以早期治療還是可行的。

(一)早期發現、早期診斷

1、對高危人群進行胃癌普查

有報道顯示,日本在20世紀70年代初就進行了人群胃癌普查並取得很大的效益。但胃癌普查花費的代價很大,所以,通過流行病學調查確定胃癌高發區和高發人群,然後針對他們開展胃癌普查,效果最好了。

胃癌高危人群有以下特點:男性,年齡35歲以上,社會經濟地位低下,有胃癌家族史,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粘膜腸化生、胃粘膜不典型增生、胃潰瘍、胃息肉、胃手術後的殘留胃、惡性貧血和Hp陽性所致的各種胃病等。

還應考慮飲食習慣,如經常高鹽飲食,喜食燻烤、醃製食物,生活用水中硝酸鹽類含量較高的人群。

2、設立胃病專科門診

由於胃癌早期症狀與普通胃病沒有明顯區別,易被誤診為慢性胃炎、胃潰瘍等疾病,尤其經過對症處理後,患者症狀有所緩解,往往不被重視,不繼續進行檢查和放鬆了對胃癌的警惕,直到出現穿孔、出血、梗阻等症狀時,往往病情已發展至晚期,失去治癒的機會。

因此,各級醫院應建立胃病專科門診,加強對已有胃病症狀患者的檢查工作,通過放射顯像術、電子胃鏡粘膜活組織檢查、超聲內鏡、染料散射法等手段,提高門診患者中的胃癌早期診斷率。

(二)對胃部不適、已確診癌前病變的隨訪和早期治療

研究表明,慢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化生、異型增生等與胃癌的發生關係密切;長期胃部不適、胃潰瘍、胃息肉、胃手術後的殘留胃等患者,胃癌的發病率較高。

因此,對病史較長已明確診斷的患者,應高度重視,對這部分患者進行定期隨訪檢查,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胃癌的又一途徑。凡符合下述疾病範圍的患者,應定期(0.5~2年)到醫院隨診,以內鏡或X線雙重對比造影檢查為主,並在必要時做粘膜活檢,以期發現早期癌,進而早期採取治療措施。

1、慢性胃炎或萎縮性胃炎;

2、慢性胃潰瘍;

3、胃息肉

4、異型增生

5、腸上皮化生

6、殘胃

三、胃癌的三級預防

胃癌的三級預防主要為對症治療,防止病情惡化,防止復發轉移,預防併發症和傷殘,提高患者生活品質。

除力爭實施根治手術外,對一些無法手術切除的胃癌患者,應爭取通過術前化療或術前動脈導管栓塞化療或內鏡下化療,變大胃癌為小胃癌,變不能切除的胃癌為可切除胃癌。

對確無法手術者,亦應採取化療、放療、免疫療法、中西醫結合療法,根據不同病期採取相應措施,促進康復,改善生活品質,提高生存率。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經常放屁,是好事還是壞事,臭屁裡有“毒”嗎?跟吃的飯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