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飲食營養是保障人體免疫系統正常工作的基礎,對提高人體免疫力、降低疾病風險有重要保障作用,在當前疫情時期尤其要特別注意。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所長丁鋼強日前指出,疫情期間,很多家庭大量儲存食物,隨之而來的營養不均衡現象凸顯。

飲食結構要重視

疫情期間,丁鋼強在武漢一線從事營養健康調查工作。在日前國際食品科技聯盟與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組織的一場食品科學網路圓桌會議上,丁鋼強分享了他的調查發現:社群封閉管理後,很多居民的飲食結構發生了變化。大米、麵粉、食用油和雞蛋等食品由於方便長期儲存,受疫情影響較小,購買較多;而由於不易儲存、運輸、分配和加工,水產品、蔬菜、水果、大豆及其產品,人們的攝入量減少;豬肉、牛肉和羊肉等紅肉的消費量也減少。

“這種飲食結構的變化導致的結果是,居民可維持原有的能量攝入水平,甚至略有增加,但對維生素、礦物質、優質植物蛋白、n-3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等的攝入量不足。”丁鋼強指出。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和中國營養學會等機構多次呼籲,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期間,飲食結構要合理,保持營養均衡,良好的營養狀況是維持人體功能和健康的物質基礎。中國營養學會曾聯合中國醫師協會、中華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分會,針對疫情防控提出營養膳食指導。對於一般人群防疫的營養膳食,他們建議:一是食物多樣,穀類為主;二是多吃蔬果、奶類、大豆,做到餐餐有蔬菜,天天吃水果,多選深色蔬果,吃各種各樣的奶及其製品,特別是優酪乳;三是魚、禽、蛋和瘦肉攝入要適量,確保優質蛋白質類食物的攝入,少吃肥肉、煙燻和醃製肉製品;四是少鹽少油、控糖限酒,減少炎症發生,要足量飲水,成年人每天7-8杯(1500-1700毫升),提倡飲用白開水和茶水。此外,吃動平衡,在家也要天天運動;按需備餐,提倡分餐和使用公筷、公勺。

當然,營養健康的前提是食品安全。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提醒,處理生食和熟食的用具(如砧板、刀,非一次性碗、盤、筷子等)一定要分開;加工禽、肉、蛋、奶等食物時,要充分燒熟煮透,儘量少製作涼拌菜;在家做飯之前、期間和之後,都要用流動的水洗淨雙手。

營養補充有講究

一般人群要注意營養均衡,新冠肺炎患者也是如此,而且要根據情況適當補充營養。對於新冠肺炎等傳染病,營養支援是治療措施之一。目前,重症患者轉向輕症的越來越多,治癒出院的康復者也越來越多,他們的膳食營養需要注意什麼?

能量充足、蛋白質充足是提高免疫能力的基礎。根據中國營養學會等提出的營養膳食指導意見,輕症和康復期患者要確保優質蛋白質類食物的攝入,如瘦肉、蛋、大豆、奶、魚、蝦等,儘量保證每天一個雞蛋、300克的奶及奶製品。同時,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尤其是深色蔬果。適當增加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等茶油、橄欖油、菜籽油的攝入,對炎症康復有好處。水是營養素運輸的載體,對呼吸器官也有潤滑作用,要保證充足飲水量,多飲白開水或淡茶水,菜湯、魚湯、雞湯等也是不錯的選擇。如有食慾較差進食不足者、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可選用營養強化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或營養素補充劑,適量補充微量營養素。

中國營養學會骨營養與健康分會提醒,新冠肺炎引起的發熱、肺功能下降、運動減少、室外Sunny不足、維生素礦物質過度消耗等,或多或少會引起骨鈣、骨蛋白流失,骨強度減弱。建議患者在恢復期增加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攝入以補充疾病期間的消耗,多吃蛋類、牛奶、禽畜肉類、魚蝦貝類、豆製品、乾果類及新鮮蔬果等,必要時可口服含鋅、鐵、鈣、維生素B族、維生素C等營養元素的膳食補充劑,還要增加維生素K2的攝入量。此外,由於隔離及長期住院治療導致日照時間明顯減少,維生素D缺乏,建議補充維生素D,並進行相關檢測指導維生素D的用量及種類。

對於重症患者的營養支援,根據中國營養學會等提出的營養膳食指導意見,要少量多餐,每日6-7次利於吞嚥和消化的流質食物,以蛋、大豆及其製品、奶及其製品、果汁、蔬菜汁、米粉等食材為主,注意補充足量優質蛋白質。如食物未能達到營養需求,可在醫生或者臨床營養師指導下,正確使用腸內營養製劑。(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海波)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糖尿病飲食那點事兒,看完這篇文章你就全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