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中醫(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一般指以中國漢族勞動人民創造的傳統醫學為主的醫學,所以也稱漢醫。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等的一門學科。

中醫誕生於原始社會,春秋戰國時期中醫理論已基本形成,之後歷代均有總結髮展。

中醫承載著中國古代人民同疾病作鬥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是在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辨證法思想指導下,通過長期醫療實踐逐步形成並發展成的醫學理論體系。

中醫學以陰陽五行作為理論基礎,將人體看成是氣、形、神的統一體,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機及人體內五臟六腑、經絡關節、氣血津液的變化、判斷邪正消長,進而得出病名,歸納出證型,以辨證論治原則,制定“汗、吐、下、和、溫、清、補、消”等治法,使用中藥、鍼灸、推拿、按摩、拔罐、氣功、食療等多種治療手段,使人體達到陰陽調和而康復。

中醫理論來源於對醫療經驗的總結及中國古代的陰陽五行思想。其內容包括精氣學說、陰陽五行學說、氣血津液、藏象、經絡、體質、病因、發病、病機、治則、養生等。早在兩千多年前,中醫專著《黃帝內經》問世,奠定了中醫學的基礎。時至今日,中國傳統醫學相關的理論、診斷法、治療方法等,均可在此書中找到根源。

中醫具有完整的理論體系,其獨特之處,在於“天人合一”、“天人相應”的整體觀及辨證論治。

認為人是自然界的一個組成部分,由陰陽兩大類物質構成,陰陽二氣相互對立而又相互依存,並時刻都在運動與變化之中。在正常生理狀態下,兩者處於一種動態的平衡之中,一旦這種動態平衡受到破壞,即呈現為病理狀態。而在治療疾病,糾正陰陽失衡時並非採取孤立靜止的看問題方法,多從動態的角度出發,即強調“恆動觀”。認為人與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即“天人合一”、“天人相應”。人的生命活動規律以及疾病的發生等都與自然界的各種變化(如季節氣候、地區方域、晝夜晨昏等)息息相關,人們所處的自然環境不同及人對自然環境的適應程度不同,其體質特徵和發病規律亦有所區別。因此在診斷、治療同一種疾病時,多注重因時、因地、因人制宜,並非千篇一律。認為人體各個組織、器官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不論在生理上還是在病理上都是互相聯絡、互相影響的。因而從不孤立地看待某一生理或病理現象,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多從整體的角度來對待疾病的治療與預防,特別強調“整體觀”。

中醫學理論體系是經過長期的臨床實踐,在唯物論和辨證法思想指導下逐步形成的,它來源於實踐,反過來又指導實踐。通過對現象的分析,以探求其內在機理。因此,中醫學這一獨特的理論體系有兩個基本特點,一是整體觀念,二是辨證論治。中醫的基礎理論是對人體生命活動和疾病變化規律的理論概括,它主要包括陰陽、五行、氣血津液、髒象、經絡、運氣等學說,以及病因、病機、診法、辨證、治則治法、預防、養生等內容。

中醫是古聖人神人通過對建立大自然最普遍規律的醫學認識,這種基於天人合一和取類比象·的醫學跟中國人類的衣食住行,跟我們的語言文字行為,跟中國的各種知識,包括天文地理歷史哲學密切相關,我們每個人都無時無刻不生活在中醫中,古人都有詳細的規律總結和描述,並形成了中醫學的經典,只要你有恆心和悟性,自學也可以成為中醫,歷史上的那些中醫大家,幾乎都是自學或者師承,更多的都是業餘行醫。因此,中國的語言在,中國的文字在,中國人的衣食住行在,中國人的習性在,中醫的經典在,那麼中醫就永遠不會滅亡,我們都可以自學成才,這也是中醫學的長處和生命力所在。

中華五千年,產生了無數中醫大家,請記得他們大多是自學成才的,他們絕大部分都是業餘中醫,他們把中醫當為業餘愛好和第二職業。

近代的著名中醫,京城四大家之一的蕭龍友,典型的自學和業餘中醫,他當過知縣,當過知府,當過財政部的祕書,因為母親身體不好,既無家傳也無師承的蕭先生業餘時間自學中醫,並於1928年他58歲的時候棄官從醫。

京城四大家之二的施今墨,他學習的專業是法律,1903年就讀於山西法政學堂,後來進入北京的京師法政學堂,1912年施先生的職業是在孫中山先生總統府陸軍部幫助黃興制定陸軍軍法,可是施老夫子自學中醫,業餘行醫。

惲鐵樵先生也是業餘中醫,16歲考中秀才,後考入南洋公學攻讀外語和文學,1906年惲鐵樵在長沙明德中學教書,教書幾年後又去商務印書館當翻譯校對,再辦報紙,惲鐵樵是一個血性男人,看到社會上有人用西醫攻擊中醫,1921年他毅然離開報紙正式掛牌行醫。

曾被孫中山題詞表彰,治癒自身絕症的裘吉生,也是自學成才,實際上是革命家!裘吉生早年在當鋪學徒,得了當時幾為絕症的肺癆,用當學徒的積蓄,買來了一本《本草綱目》,把自己關在小屋裡,通宵達旦,潛心研究,把自己當做實驗物件,用醫生的處方對照《本草》進行藥性的調劑。最終把自己治好了,於是開始學醫。

國醫大師嶽美中先生也是自學成才,他自幼瘦弱多病,17歲任小學老師,曾研讀《二十四史》,有深厚的文學功底。1925年,先生患嚴重肺病,自學《醫學衷中參西錄》《湯頭歌訣》《藥性賦》和《傷寒論》,邊讀書邊試著治療自己,一年後,竟然病慢慢好了。自此他下決心學醫。在治好了同村木匠的狂病(一劑而愈)和一個親戚的血崩(幾劑平復)之後,開始行醫。

現代著名中醫李可,他是學美術的,參過軍,當過記者,做過軍隊報紙編輯,1953年打成右派而被關。在監獄的日子裡,李可受牢友中醫的影響下看《易經》《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等醫學經典而自學中醫,最終成為近代名醫。

著名鍼灸大家黃竹齋,老人家最初是打鐵的鐵匠;

給袁世凱治病的中醫高手黃石屏,他是一個武林大俠

古代歷代的著名中醫:

黃帝是中華首領,岐伯是黃帝之大臣;雷公,少俞,鬼夷區也是黃帝的臣子;

《湯液經》始祖伊尹最初是廚師,後來擔任丞相;

杏林傳說的東漢醫家董奉是縣衙小官;

《甲乙經》的作者皇甫謐,可是一個公子哥,後來當老師;

屠呦呦幾十代之前的師父葛洪是修道的道士;

藥王孫思邈是道士;

王好古的職業是州教授,也就是教育局長;

大醫家李東垣本是官宦子弟,後來擔任當地財務官;

張完素的職業是進士官員;

朱丹溪當年幾次考試不第,屬於落第秀才,43歲才業餘學醫;

整理《黃帝內經》的唐代啟玄子王冰,職業是看天象的道士;

隋朝楊上善,《太素》的作者,他一直是朝廷命官,官至太子文學;

《傷寒論》作者,醫生張仲景,老人家可是長沙太守,業餘學醫行醫;

宋代大醫家朱肱,也是進士和朝廷命官;

同是宋代的許叔微,他可是翰林學士;

明代張景嶽,如此有地位和貢獻,人家可是軍隊的將軍;

《鍼灸聚英》的作者高武,他也是將軍;

清代陳修園,醫學大家,可老人家的職業卻是縣太爺。

太多太多了,都是業餘愛好,都是業餘郎中……

最新評論
  • 1 #

    勵志好文我也在自學中醫,邊自學邊自治。中醫藥,中華瑰寶!!有志青年,最好是在種植野生藥材的同時自學中醫。現在的藥材出了大問題。沒有好藥材,理論學得再好,也是紙上談兵。

  • 2 #

    數自古以來民間名中醫貢獻與成就耳目一新!

  • 3 #

    自學中醫的很多,古云:秀才學醫,如籠抓雞。簡單著

  • 4 #

    縱觀歷史成名成家能在中醫歷史上留名的大家80%都是中年以後半路自學成才的

  • 5 #

    奈何堵塞自學中醫之路?

  • 6 #

    現在的政策有自學者的一席之地嗎?

  • 7 #

    歷史是一面鏡子。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崇洋媚外、自甘墮落的不肖子孫太多了!!!

  • 8 #

    他們沒有證!!現在自學想取證路都沒有!!

  • 9 #

    之前出身,職業都不重要,關鍵是悟性和毅力,意志力!

  • 10 #

    好多中醫名家大家,都是自學師承的,科班出生的少,發揚光大的

  • 11 #

    不要稱呼‘漢醫‘’。這種稱呼有點狹隘。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又熬夜了,難受!獼猴桃熬夜黨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