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黃帝內經)是一部偉大的養生書,已經指導中華民族長壽養生幾幹年。它以”四時五臟陰陽”理論為基礎,以五臟為主體,內系六腑、五官,分聯五方、五時五氣,五時主要指春、夏、長夏、秋、冬五個時節。

《黃帝內經》非常重視順應四季陰陽消長的變化而調養精神,以達到健身防病的目的。它認為春季的三個月,是萬物生長髮育、推陳出新的季節,對於春天予人的生髮之氣不要隨便損害、劫奪和克伐,這就是與春季相適應的保養“生氣”的道理:夏季的三個月,是萬物茂盛秀麗的季節,人們應多運動、出汗使汗孔開啟,保持陽氣的宣通,這是與夏季相適應的保養“長氣”的道理;秋季的三個月,是收成的季節,人們應使神氣收斂,這是與秋季相適應的保養“收氣”的道理;冬季的三個月,是萬物閉藏的季節,呈現水冰地裂的寒冷景象,這時人們要適應冬季的特點,減少室外活動,保持溫暖,避免寒氣的侵襲,這是與冬季相適應的保養“藏氣”的道理。

所以明代大醫學家張景嶽指出:“春應肝而養生,夏應心而養長,長夏應脾而變化,秋應肺而養收,冬應腎而養藏”。說明人體五臟的生理活動,必須適應四時陰陽的變化,才能與外界環境保持協調平衡,人們必須順時養生。四時養生必須遵循的原則:

(1)“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所謂“虛邪賊風”,是泛指不正常的氣候變化和有害於人體的外來致病因素,也就是風、寒、暑、溼、燥、火,因為這六種邪氣皆能致病,故須及時地躲避它。

(2)“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天養陽主要體現在“晚睡早起”,夏天養陽主要體現在“夜臥早起”,秋天養陰主要體現在“早臥早起”,冬天養陰主要體現在“早臥晚起”。

(3)要注意“五臟應五時”。中醫學認為,在養生上要有側重點,即春天要注意養肝,夏天要注意養心,長夏要注意養脾,秋天要注意養肺,冬天要注意養腎。

這些古代的養生理論不僅揭示出人體生命活動中的某些時間節律,而且也認識到生命節律與時間養生學的密切關係,創立了某些擇時養生學的具體措施。而近代時間生物學的發展,從生物節律角度深刻地揭示了生命活動程序的時間節律性,為《內經》養生學的時間特性提供了科學依據。

14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生殖器皰疹究竟有多可怕?看完覺得下面隱隱作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