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內溼

內溼係指內生之溼,與脾有密切關係,故有“脾虛生溼”及“溼困脾運”等說。內溼的形成,多因素體肥胖,痰溼過盛;或因飲食失節,恣食生冷,過食肥甘,縱飲酗酒;或飢飽不節,內傷脾胃,以致脾的運化、輸布津液的功能障礙,聚而成溼,且可隨病因及體質的不同,而有寒化、熱化之分。故《素問·至真要大論》說: "諸溼腫滿,皆屬於脾。”

溼性粘膩,易阻滯氣機,導致中焦氣機不利,脾胃升降失常。若溼鬱化熱,或溼熱內生,則可形成溼熱證候。由於溼熱阻滯的部位不同,因而出現不同的病證。例如溼熱蘊結胸膈,上蒸於口,可見口舌生瘡、糜爛,或口乾、口苦等;溼熱鬱結肝膽,膽汁泛溢肌膚,可發為黃疸;溼熱阻滯大腸,清濁不分或脂絡受損者,可出現洩瀉與痢疾;溼熱下注膀脹,氣化不利,可出現淋、濁、尿血;溼熱損傷衝任,女子可見赤白帶下。

辨證論治

1.寒溼中阻:

[症狀] 脘腹痞滿作脹,或噁心欲吐,不思飲食,或頭重如裹,身重或腫,或腹痛、腸鳴、洩瀉。苔白膩,脈濡緩。

[病機] 寒溼內鬱,困遏脾運。

[治法]溫中化溼。

[方藥]胃苓湯、實脾飲加減。兩方均為祛溼利水劑,專治水腫、尿少。但胃苓湯燥溼通陽利水,以治水溼標實為主;實脾飲溫陽健脾,化氣利水,以治本虛脾陽不振,水溼無製為主。

藥用蒼朮、白朮、陳皮、厚朴燥溼除滿,豬苓、茯苓、澤瀉淡滲利溼,肉桂溫化寒氣。

若寒溼之邪較著者,可加附片、乾薑、草豆蔻溫中散寒;大腹皮、木瓜滲利水溼。

2.溼熱內蘊:

[症狀] 發熱,倦怠,脘腹痞悶,嘔惡厭食,脅痛,口苦,口粘,口渴而不欲飲水,大便瀉利,小便短赤、頻急、疼痛,或見目晴、肌膚黃染,周身瘙癢。舌苔黃膩,脈濡數。

[病機]溼熱蘊中,脾胃氣滯。

[治法]清熱化溼。

[方藥]甘露消毒丹加減。本方功能清熱化溼洩濁,用於溼熱阻於氣分之證。

藥用菌陳、滑石、木通清熱利溼,連翹、黃芩苦寒洩熱,藿香、薄荷、菖蒲、蔻仁芳化溼濁,行氣醒脾。

3.脾虛溼困:

[症狀]面色萎黃不華,神疲乏力,脘腹脹滿,納谷欠香,多食則脹,大便溏軟,甚或濡洩,肢體困重。舌質淡胖,或邊有齒痕,舌苔白膩,脈濡細。

[病機]脾虛不運,溼邪內停。

[治法] 健脾化溼

[方藥]香砂六君湯加減。本方健脾理氣和胃,治脾胃氣滯,腹脹,納差,便溏等症。

藥用黨參、白朮、甘草補氣健脾,茯苓、苡仁運脾滲溼,半夏、陳皮燥溼運脾,理氣和胃,木香、砂仁化溼行氣。

10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適合糖友吃的十一大食物清單,請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