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cerebral stroke)俗稱“腦中風”“中風”,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是由於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腦而引起腦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目前,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生活中患上腦中風疾病的人很多,腦中風的發生一定要積極的去治療。急性期的藥物治療過後,對於腦中風患者來說康復鍛鍊也是不能缺少的一部分,患者需要透過康復鍛鍊得到更好的康復,下面就給大家講解下腦中風治療後應該怎樣康復鍛鍊。
首先,在中風後1-3個月內,是肢體功能恢復的最佳時期,半年後肌肉漸漸萎縮或形成偏癱的模式化動作,再想恢復則難度大,所需時間長。步行是中風偏癱患者獨立生活的關鍵。應該在發生中風後一週,生命體徵平穩後即開始進行康復訓練,分五個階段循序漸進。
坐起訓練
坐位平衡是偏癱患者最基本的訓練,在床上幫助患者進行被動訓練,扶住患者的肩、肘;踝、足等關節,緩慢有節律地反覆做外,展、屈伸、旋轉、上舉和關節加壓等動作,每天1-2遍,並鼓勵患者用健側腿伸入患側腿下面,將患側腿抬高,不斷重複。開始坐起訓練,要在床上放好靠墊,讓患者緩慢坐起,由半臥位狀態逐漸提高角度,延長時間。還可以在床架繫上布帶,讓患者自己拉布帶練習坐起。之後,讓患者背部不依靠東西,自己扶床欄保持平衡坐位,最終達到能自己控制坐位平衡,進一步能移位、轉身實現動態平衡。
準備站立訓練
患者坐在床沿上,兩腿分開,兩腳著地,以手撐床。在上肢支援下,臀部緩緩離開床面。家人要做好輔助和保護動作。
站立平衡訓練
站不穩,就無法邁開腿。患者在家人幫助下雙腳平行站立,腳掌完全著地,足趾不能鉤地,膝關節伸直但不能過度。站立時間由開始幾秒鐘,逐漸延長至幾分鐘。患者能自行站立後,可進行靠牆站立、扶床站立的訓練。家人兩手扶持患者患側腋下或臀部,用雙膝控制好患者膝部至伸直狀態,使其靠牆站立,然後逐漸放開扶住患者的手,直至患者能獨自靠牆站立。在此基礎上,再讓患者扶床欄或平衡杆站立,並逐漸做到不扶物而站立。在站穩的基礎上,兩手扶床欄站立,身體做左右旋轉和彎腰運動,左右兩足交替提起,慢慢扶床橫向移步等平衡訓練。
步行訓練
主要目的是消除異常偏癱步態,形成正常的步行姿態。先練習原地踏步,然後以患側下肢和健康下肢互為重心,交替向前跨步和退步,左右側向跨步。跨步後重心要隨之轉移,並保持患側髖關節伸直位。步行訓練時家人應站在患者的患側進行保護和輔助。儘量將重心保持在中立位,避免過分將身體重心偏向健側,反而引起患側肌張力過高,難以形成正常步態。
上下臺階訓練
遵照健肢先上,患肢先下的原則,進行上下臺階練習。上樓梯時用健手扶住樓梯欄杆,將身體的重心移向患側,並使患側髖關節保持在伸直位,然後用健足踏上臺階,患足跟進站在一個臺階上。下樓梯比上樓梯難,要在重心偏向健側的同時,適當降低重心,用患足下臺階,待患足放平穩、重心移至患側下肢後,將健足跟進同一臺階。在練習中,若出現頭暈、胸痛、運動後心率加快、血壓升高、面色蒼白出虛汗,說明運動量過大,應立即停止練習,或者減量練習。
其次,在中風後,還應注意心理護理及訓練,由於患者深受疾病的影響,會給生活及工作帶來很多不便,患者會出現過度焦慮、不安的心理。所以應該注意,應該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樂觀的心態。家屬應該護理配合,作為家人,家屬應該給予患者心理上的安慰,在平時,家屬應該多關心患者,本身患者就情緒的低落,有自責、自卑感。所以家屬應多做心理輔導,而且要從飲食、生活上體貼、關照。合理調配飲食,家屬要根據患者的飲食習慣,使得患者飲食營養均衡,飲食要以清淡為主,少食用高脂肪的事物,尤其是肥肉、牛奶、蛋黃、動物內臟等。這些食物中,含有的不飽和脂肪酸,會導致膽固醇濃度升高,發生動脈硬化,引發再次中風。
總之,在中風發生後,應給予積極的治療,急性期過後,康復治療也至關重要,可以透過積極的二級預防及康復護理,讓以中風的患者有更好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