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考正記載於《禮記·月令》,其中記述:“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意思是說,雨水節氣前後,萬物開始萌動,春天就要到了。
雨水節氣時對人體的影響
肝旺易克脾
中醫認為肝主生髮,春季應肝,五行屬木,肝氣順應自然界陽氣的生髮而生髮。根據五行生剋關係,木克土,肝氣旺盛,易克脾土,故春季養生不當容易損傷脾臟,從而導致脾胃功能的下降。尤其是情志調養不當,肝氣鬱滯,失於疏洩,則易橫逆侵犯脾和胃,導致胃失和降、脾失健運,出現諸如抑鬱易怒、胸脅脹痛、納少等病理表現。
雨水增多,寒溼易困脾
在雨水節氣之後,降雨有所增多,空氣溼度加大,溼邪較重,易侵襲機體。五臟之中,脾喜燥而惡溼,最易受溼邪侵襲。
氣溫上升,病菌繁殖,多發流行感冒
溫暖而溼潤的環境,是病菌繁殖的最佳條件。雨水後,春風送暖,致病的細菌、病毒易隨風傳播,故春季常易暴發流行感冒。
雨水經絡養生,未病先防總原則
疏肝解鬱,健脾開胃
穴位木香順氣湯
中藥方劑,木香順氣湯,有疏肝解鬱,健脾開胃的功效,對於肝氣鬱滯引起的脾胃虛弱症狀有很好的效果。抓藥、煎藥不方便?這裡教大家一個簡便的方法,不需要吃藥,也能起到木香順氣湯的治療效果。
第一步:摩中脘,作用等同於在中脘用灸
將手掌掌心(勞宮穴)附著在中脘穴上(中脘,位於人體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胸劍結合與肚臍連線的中點),以腕關節為中心連同前臂作節律性的環旋運動。
操作時肘關節自然屈曲,腕部放鬆。著力面應向順時針方向,沿圓形軌跡迴旋執行,週而復始,同時要適當地擴大按摩的範圍,爭取能夠覆蓋胃的全部範圍。頻率一般每分鐘120次左右,摩中脘時動作可再緩和一些,保持頻率80~90次/分鐘為宜。力量輕、頻率慢,每次操作時間應不少於5分鐘,以中脘穴區域性有溫熱感,並持續向腹內滲透為度。
第二步:用手來喝湯
掐腰,然後,用雙手手掌分別沿著兩側肋骨走行的方向,從側胸、後背部向前下方推摩,這樣如此反覆推摩5~10分鐘,可以有效的刺激從這個部位循行經過的肝經、膽經、脾經和帶脈等經絡,就可以起到行氣疏肝解鬱、健脾開胃滲溼的作用。
施灸時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準足三里,約距離面板2-3釐米左右,以區域性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灸10-15分鐘,至面板出現紅暈為止。一天之中最佳的艾灸時間是上午,因上午陽氣升發:晚上10點之後最好不要施灸。
摩章門、擦中脘
雨水節氣中,地溼之氣漸生,且早晨時有露、霜出現,針對這樣的氣候特點,飲食應注重調養脾胃、祛風除溼。章門穴是脾經募穴,中脘是胃經募穴,此二穴能夠對脾胃起到很好的調養作用。
章門穴在十一肋骨的遊離端,中脘穴在胸劍結合與臍中連線的中點。
從我們的兩肋肋骨的下方章門穴開始,當你一吸氣的時候,十一肋骨的末端就是章門穴,從這個位置開始,沿著肋弓,向上一直可以按摩到我們的中脘穴和胃脘穴的地方,我們可以做左右地、快速地擦摩,這樣可以幫助我們提高食慾,緩解脾胃不和引起的胃脹、噁心、噯氣的症狀。
灸足三里,提高抵抗力
足三里,位於小腿前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
施灸時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準足三里,約距離面板2-3釐米左右,以區域性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灸10-15分鐘,至面板出現紅暈為止。一天之中最佳的艾灸時間是上午,因上午陽氣升發:晚上10點之後最好不要施灸。
足三里穴為足陽明胃經之合穴,是臨床常用的有效強壯穴。針灸足三里穴不僅能疏通經絡,激發經脈之氣,協調陰陽,還能調理中焦,振奮胃氣,胃氣旺盛則氣血得生,從而增強人體抵抗力。